莆田网讯 4月14日,湄洲日报社和《油画》杂志“莆田二十四景油画采风活动”正式拉开序幕。 湄洲日报记者 郑已东 摄

莆田是世界三大油画产业基地之一,拥有油画资源得天独厚优势。不久前,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与莆田市委宣传部、湄洲日报社正式签约合办《油画》杂志。为了体现优势、彰显文脉、描绘乡愁,推进油画原创水平提升,湄洲日报社和《油画》杂志开展了此次采风活动。

莆田二十四景是清代顺治年间莆田文人林尧英始定的,历经历史变迁,如今其中一些景色已不存在了。此次采风,旨在通过莆籍画家的笔,用油画方式,艺术还原再现莆田二十四景。

此次活动邀约了26位莆籍油画家,他们是胡振德、薛国平、王永声、黄益山 、魏向华、陈海威 、李涵闽、张建华、卢诚霖、王庆勇、陈岳双 、林剑平、蔡启耕、朱金柏、王清耀、陈志峰、郭跃东、陈国华 、林海英、林冠华 、卓朝晖、陈春恩、方仁付、林德华、陈汉卿、李碧云。

昨日,画家们先后前往莆田二十四景中的南山松柏(广化寺)、绶溪钓艇(绶溪公园)采风写生。

展开全文

采风写生(本网记者 许晓玲 摄)

2014年底,湄洲日报社推出“绘乡愁”文化工程——“新莆田二十四景画家采风活动”,画家们通过实地采风,创作了24幅六尺整幅山水画作品。活动激起社会热烈反响。第25届世界技巧锦标赛期间, 湄洲日报社把这些山水画原创作品制作成精美的邮票纪念册,受到了广泛好评。

此次“莆田二十四景油画采风活动”是“ 绘乡愁”文化工程的延续。整个采风、写生、创作将历时3个月,创作24幅高水准油画作品。(湄洲日报记者 卓晋萍)

莆田二十四景概况

—东山晓旭

东山晓旭——位于莆田东岩山。福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东山是莆田东岩山的简称,原名乌石山,因其山势如麒麟,又名麟山。该山位于莆田市区胜利北路西侧。东山晓旭是“莆田二十四景”的首景。

东岩山的建筑群主要集中在向阳的山坡上,自南而北随山势上升,依次为麟山祖祠、东山妈祖宫、报恩东岩教寺。

—梅寺晨钟

梅寺晨钟——位于莆田市市区梅峰东麓。福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梅峰光孝寺,简称梅峰寺,与南山广化寺、龟山福清寺、囊山慈寿寺并称为“莆阳四大丛林”。

梅峰原名梅子岗,山上广植梅树,宋初建有观音亭。李泮夫妇于亭中祈子生李富,即于元丰八年(1085)舍地百余亩扩亭为寺。崇宁二年(1103),徽宗赐额“梅林佛国”,次年赐名崇宁禅寺,政和元年(1111)敕改天宁万寿寺,绍兴七年(1137)改名报恩光孝寺,十二年更改为梅峰光孝寺,沿用至今。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寺毁于倭患,万历年间重建。清代增建大小殿宇十几座。1979年以来,在侨僧支持下,梅峰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扩建,使得这座“城市山林”更加气派。梅峰寺已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开放寺庙。

—南山松柏

南山松柏——位于莆田市市区西南隅。福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南山,别称“莆山、凤凰山”,是莆田文化的发祥地和宗教圣地。这里的千年宝刹南山广化寺规整庄严、气势恢宏,系全国重点寺院,福建十佳风景区之一,在福建四大禅林中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大,福建佛学院就挂靠其间。该寺的释迦文佛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朝陈永定二年(558),三兄弟舍地建金仙庵,隋开皇九年(589)扩为金仙寺,唐景云二年(711)敕赐“灵岩寺”,并由柳公权书匾,从此声名大振。宋太平兴国元年(976),朝廷又下令改名为“广化寺”。广化寺鼎盛时,下辖十院百廿庵,周围数里之内梵音相闻,真乃东土西天。

赵庭个人资料年龄,赵庭个人资料年龄 安徽

—木兰春涨

木兰春涨——位于莆田市城厢区南郊木兰山。福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在城厢区南郊木兰山下,有一座建于北宋年间的大型古堰———木兰陂。它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之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木兰溪汇三百六十涧水,自仙游流经莆田,注入兴化湾,每受海水顶托,溪水经常泛滥,给两岸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木兰陂象一架巨大的钢琴,横亘在木兰溪中游,东圳水库主渠道的双虹吸管,象一对硕大无朋的长笛越溪凌空。木兰陂是北宋时期的杰作,双虹吸管则是“大跃进”时期的产物。钢琴长笛交响齐鸣的是《春之声》圆舞曲,以澎湃激越的旋律弘扬古人今人气壮山河的兴修水利大业绩。今人的业绩暂且不说,古人的业绩委实可歌可泣。

—九华叠翠

九华叠翠——位于莆田市荔城西北10公里的西天尾镇、常太镇交界处。福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九华山系北干山脉主峰,海拔741米,与荔城南面的壶公山遥遥相望,同为兴化平原之侧的名山。

九华山层峦叠嶂、翠峰如簇,形如九朵莲花,故有“九华叠翠”之称,系莆田二十四景之一。此山还有别名:因落日余晖映照山峰而称“霞山”;因山形如笔架而称“笔架山”。九华山最为古老的称谓是“陈岩”“陈岩山”“仙公尾”。相传汉代有陈胡二道人来自北方,在莆田择胜而栖。姓陈的上九华山,姓胡的上壶公山,后皆得道成仙,故九华山有“陈岩”诸称。九华山或以神名,或以形名,或以色名,显得扑朔迷离,有着梦幻般的色彩。登九华山,东西南北均有小路可通。今人多从西天尾沿盘山公路驱车而上,直达离山巅不远的桃花坞。在这里弃车拾级而上,可见摩崖石刻“上天梯”三字,相传系明代进士周瑛(1430~1518)所书。

—湄屿潮音

湄屿潮音——位于莆田市湄洲岛。福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赵庭个人资料年龄,赵庭个人资料年龄 安徽

湄屿,即莆田湄洲岛,因其岛形如眉而得名,居于海中,港岸深澳。岛上有一座宋朝始建的妈祖祖庙,如今世人尊称妈祖为“世界和平女神”,香火鼎盛。

祖庙前面海岸岩石错列,有大片辉绿岩,受风涛冲蚀,年长月久,形成天然凹槽,宽一、二米,长数百米。随着潮汐吞吐,产生共振,便发出奇妙而有节奉的音响:初如管弦细奏,继如钟鼓齐鸣,再如龙吟虎啸,声音奇妙,最后似巨雷震天,骤雨泻地,组成一曲曲动人心弦的自然交响乐,远送海天,“如撞万石钟,经沧海者,叹观止焉”,是为“湄屿潮音”。

— 锦江春色

锦江春色——位于莆田市涵江区江口镇境内。福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锦江,系江口的古称,这里上靠福清新厝,下连涵江,东南濒临兴化湾,地理位置独特,自然条件优越。芦溪和蒜溪于境内纵横交汇,或灌溉,或运输、或养殖,然后注入兴化湾。三春时节,满溪碧涨,两岸桃红柳绿,娇艳欲滴;海上银波粼粼,轻舟点点,呈现出航运、捕捞的繁忙景象。

“锦江春色”共有十个景观: 江桥夜月、古寨夕阳、雨堤烟树、瓜圃笙歌、渔舟撒网、青山倒影、春郊麦浪、远浦归船、隔岸吹笙、海市蜃楼。

— 白塘秋月

白塘秋月——位于莆田市涵江区的白塘镇。福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白塘湖,地跨洋尾、镇前、上梧三村,汇聚泗华,木兰诸水,面积达三百亩,为莆田南、北二洋最大的一个水塘。宋代叫“注月池”,今叫“白水塘”、“白塘沟”,俗叫“白塘”。

白塘白水茫茫,风光秀丽,自古以来是人们游览赏月的胜地,有"白塘秋月"之称,每逢中秋,沿塘各村点灯结彩,车鼓、演戏,还有十音八乐,充满祥和欢乐的气氛。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游白塘者从四面八方摩肩而至,接踵而来。岸上人山人海,塘中千舟百船。是岸上,还是塘中,无处不鼓乐喧天,笙歌动地呢!你看,碧空万里,圆月流辉,灯火相映,水天一色,宛若是天上的白塘,人间的闹市。尤其引人入胜的,则在子夜之后,更深人静,风轻波平,天高气爽,月明星稀,莆地四周的大小山峰倒映水中,塘中有山,山中有月,水清月沉,分外奇特,为蓬莱仙境,如广寒清宫,游人如梦如痴,仿佛飘飘欲仙。这便是“白塘秋月”的胜景。

— 壶山致雨

壶山致雨——位于莆田壶公山。福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壶公山是个天然的睛雨表、气象台。由于该山濒临海湾且山势突兀,春夏季节,海洋暖湿气流受其阻隔,晚间气温骤降,形成云团雾气笼罩山头。如果早晨云消雾散,壶公山轮廓清晰,则是睛天之兆;如果早晨云穿雾绕,而且越积越多,积雨云中的小水珠就会化为雨点下落。这就是独具特色的气象景观—“壶山致雨”。古代没有天气预报,先民仰望壶公山预卜一日阴晴,往往十拿九稳。

— 钟潭噌响

钟潭噌响——位于莆田市荔城西南郊的下林村水磨坑,离莆田市中心约5公里。福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钟潭以瀑布著称,其水源出龟山,经朱坑注入锦亭山西南的沟壑之中。溪床蜿蜒曲折,溪里奇石错杂,夹岸杂树飞花。俯视清流中群鱼逐浪,聆听绿丛中众鸟叫春,你会由衷赞叹,想不到离市嚣这么近的地方还有如此清幽绝尘的所在!你会不期然而然地想起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苏轼的《石钟山记》。“钟潭噌响”就是前人采撷《石钟山记》“噌吆如钟鼓不绝”一语,重组而成。

— 天马晴岚

天马晴岚——位于莆田市秀屿区笏石镇珠坑村北的天马山。福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天马,即天马山,位于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笏石、荔城区北高和黄石三镇的交界处,为南北走向,如一匹昂首挺胸的天马,屹立在兴化平原之东,故称天马山。“马头”那边,有一条形如绳状的水沟,围绕着山麓的周围,中间有一座石桥,取名“铁锁桥”,说是用来遏制天马的;“马尾”那边,有两块田螺状的巨石,据说为阴阳两性,乃田螺精的化身,常去糟踏作物,被土地公上奏玉帝,玉帝旋令雷公击碎一块,此后,另一块田螺石再也不敢去糟踏作物了。这里,每逢天晴景清,山岚蒸腾,水气氤氲,山腰处处缠云绕雾,远观山似天马,若隐若现,犹如奋蹄腾空之势,因而有"天马晴岚"之雅称。

— 夹漈草堂

夹漈草堂——位于莆田市涵江区新县镇巩溪村的夹漈山上,离市区北面约30公里,这里海拔600多米,山深林密,环境幽静,空气清新,是我国宋代著名史学家郑樵著书立说的地方。福建"莆田二十四景"最为偏僻的一个景区。

草堂原为名副其实的草屋。宋乾道五年(1169年),兴化军知军钟离松把草屋改建为瓦房,题额“夹漈草堂”,供后人瞻仰。郑樵(1104~1162),字渔仲。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宋崇宁三年(1104年)生于广业里下溪(今莆田县白沙镇霞溪村)。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郑樵已修书五十种,献给皇帝,被授右迪功郎,但没有接受,回家后,筑草堂于夹漈山,编纂《通志》丛稿。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通志》书成,郑樵到临安献书。适逢高宗赴建康(今南京市),戒严,未得见。第二年春,高宗还临安,诏命郑樵将《通志》缴进,高宗授他枢密院编修官,是时,他已病逝,终年58岁。

— 西湖水镜

西湖水镜——莆田著名的二十四景之一,而如今这一景点早已不复存在。忆往昔,北河边小径上的杨柳,西湖水中悠游的鱼儿,还有每逢元宵夜时的花灯彩船,不知道承载了多少代莆田人的回忆。

洪武十二年(1379)指挥程升,以增设军士,城隘难容,奏请辟城,乃越东北宁真门旧濠(即今观桥头之南)跨乌石山(东岩山),再东下前后埭与旧城合,延袤十有一里,周二千八百三十丈;门四:东西仍旧不变,南改望仙门曰迎仙门,后又改迎和门;北改望京门为拱辰门,东改望海门为镇海门;西门原名肃清门,后更改为永清门。四城门各建观敌楼,巍峨雄伟,极具气势。城墙基广丈六,基石深六尺,高二丈四,分二千九百六十二堞垛,水濠阔二丈,深一丈,因之原北门旧河,其位反在城里中央,河带已经历几百年,湮塞几可旱波。

— 西岩晚眺

西岩——即城西南的西山,位于莆田市城厢区的田尾地段。福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西岩,左为太平社区,右为下磨居委会,背靠梅峰,前朝南山,站在山前,放眼四望,城乡景色,尽收眼底。黄昏时分,夕阳一抹,城中楼厦栉比鳞次,炊烟袅袅四起;城郊四野碧绿一片,染满了晚照的余晖;新建的高楼大厦巍然屹立,沉浸在晚烟暮霭里。西山上,夕阳返照,千里流丹,万里生辉,风光如画,令人陶醉,故有“西岩晚眺”之称。

山上有建于明代的西岩广福寺,坐东朝西,寺分前、中、后三座。前座为张琴书的“西岩广福寺”石匾的山门、金刚殿、钟鼓楼;中座为正中祀释迦牟尼佛,两旁为侍者,左边为韦陀,右边为伽蓝,两侧为十八罗汉的大雄宝殿;后座中为观音殿,左为地藏王菩萨殿,右为极乐清凉,左室为祀无了和月中、体玄禅师的祖师堂,右室为祀国师、礼部尚书陈经邦(1537-1616)的功德堂。两厢以走廊相连,有祖师堂和极恩堂以及僧舍斋房等,其规模不大,然结构严谨,布局匀称,又错落有致,主次分明。

— 柳桥春晓

柳桥春晓 ——位于莆田市城厢区的顶墩村。福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柳桥,古称柳塘,距市区约1公里,三面临河,沿岸植柳,间栽荔枝。冬去春来,一棵棵柳树呈嫩绿的颜色,好像用碧玉装饰成的一样,从树上垂下数不清的像绿丝带一样的柳条来,放眼望去,全是碧绿的海洋。荔树也一棵连着一棵,每棵的叶子都是新绿的,充满着无限的生机。小草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阳光明媚,鸟儿在树上唱着婉转的曲子。澄清的木兰溪水缓缓地流着,鱼儿在柳树的倒影里自由地遨游,成群的鸭鹅也在水中尽情地嬉戏。船行舟走,货来物往,如水上的闹市。偶尔下起毛毛的细雨,柳塘更清新了,故有"柳桥春晓"之称。

— 石室藏烟

石室藏烟——位于莆田市城西郊2公里左右的下磨村。福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石室,即石室岩,寺的右侧有依山而建的“灵霄宝殿”,又称“凌云别殿”,为重檐悬山式结构,正殿面阔3间,进深3间,以“正气浩然”等为匾,“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等为楹联,正中坐着玉皇大帝塑像,前有南、北斗星君,左为真武、天师,右为文昌、关帝,旁列温、康、马、赵、毕、高、邓、关、聿、殷和雷公、电母十二将等塑像,威武庄严。其中温公元帅,俗称温爷的香火最旺。

— 智泉珠瀑

智泉珠瀑——位于莆田市城厢区龙桥街道北磨西山上,自石室岩北行一公里。福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智泉源出林桥村附近的弥陀岩,岩上有千年古寺弥陀寺,寺内有千年铁树。寺周围山高林密,飞禽走兽甚多,富有野趣。智泉发源处流量很小,在弥陀岩下分为两支,铮铮作响,其声细微。到桥尾自然村桥头合二而一,流量变大,因受山岩逼迫,急转而下。泉水在陡峭的岩石上奔突,顺山势成了奇特的“玉涧三悬”。三级瀑布首尾相连,每级长约70米,坡度在30度至70度之间,像锅灶,像墙壁,像囤缸,各具情态,各异其声。

— 北濑飞泉

北濑飞泉——位于离县城约十公里、北九华和南天马两山相夹、坐西向东的常太镇松峰村的虎基底。福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此溪名曰北濑,为延寿溪的上游,两岸悬崖峭壁,溪底巨石密布,千孔百洞,形态各异,上下落差约有二丈左右,水流飞泻而下,碰在石上,反弹而起,腾起二丈左右的水花,然后又徐飘而下,方圆约有一亩之广,其状如飞珠,如溅玉,如蟠龙争斗,如狮子吐雾……其声或叮当,或铿锵,或澎湃,或轰隆……如私语,如丝弦,如急雨,如闷雷……胜似悦耳优美的交响大乐。其景观十分壮丽,故称北濑飞泉。

— 绶溪钓艇

绶溪钓艇——位于莆田市城西北郊,现属荔城区拱辰街道管辖。福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延寿溪”雅称“绶溪”,系木兰溪五大支流之一。它似 一条碧绿的绶带,绾系其下游与木兰溪汇聚,滚滚东去,注入兴化湾。延寿溪下游水势舒缓,过去文人雅士多乘游艇垂钓,赋诗取乐。观黑鳗赤鲤,浮沉于绿水之中,白鹭青鸟,出没于清波之上;望樵夫单肠径往,牧童牛背而归,歌萱斗草,曲唱采莲,别有一番韵味,此情此景,借助词家无限精神,引发诗人不尽灵感。

— 三紫凌云

三紫凌云——位于莆田市华亭镇境内,是紫霞山、紫微山、紫云山的总称。“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三紫山”海拔分别为558.4米、685.2米、767.4米。紫霞山附着于龟山、其山顶圆如帽,俨然如灵龟昂首向南高视之状,龟山之名由此而来。

相传古代三紫山成了精,变成三兄弟,自高自大、非凡超俗,抱负清高地装成三书生,入京应试,考中三及第,在外怕出破绽,即回莆田三紫山。此后列岫争耸,骈峙云际,快伸到天上了,玉帝知道后,派吕洞宾下来把三紫山头用天剑劈掉,三个山头都掉落华亭境内三个地方,后人就把这三处的地名称为湖头、圳头、园头,至今这三处还沿用三头为村名,称:湖头村、圳头村、园头村。由于三个山头被劈掉、山峰成为平台。宋代时称为三台山。

— 紫霄怪石

紫霄怪石——位于莆田市市区以北约10公里处,西天尾镇渭阳村,在九华山北部。福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紫霄岩”海拔559米,漫山遍野奇石嶙峋,这里构成山体的火成岩,经长期的风化和水侵蚀作用,奇石嶙峋拟人物,千姿百态,同时敲击岩石的不同部位,会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故有“紫霄怪石”之美称。

紫霄山上常年有紫雾飘逸,景物多奇。山腰处,有一座释道两教相容并立的千年古刹——紫霄迎福寺,俗称“紫霄寺”。有关资料载称,“紫霄山之有禅林者自唐朝高僧、邑人妙应祖师所鼎建”,距今有1200多年。紫霄寺四周苍松翠柏、丹枫古樟、榕桐桂荔比比皆是,且枇杷连片成林,龙眼桃柚点缀,洞幽壑深,花茂草密,四季如春。 从南少林路盘旋而上至中段,改向东行约1公里来到一座凉亭下,抬头望去,一片绿荫遮天盖地,只闻鸟啼不见人影。亭旁有条石板铺成的小路曲径通幽。沿着此路拾级而上数十米,方得见紫霄真面目。

— 古囊峢巘

古囊峢巘——位于莆田市东北江口镇境内主峰海拔639米,山峰形似古人坐褥上的“隐囊”,故名囊山。正如晚唐诗人黄滔诗中云:山有重囊势。福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山峰怪石嶙峋,层层叠叠,似一莲花盛开,俗称莲花石,故称为“古囊列巘”。登上山峰,南北洋平原历历在目;城、涵、黄、笏四集镇一览无余,天气晴朗时往东南眺望,南日、湄洲两岛尽收眼底。

囊山上有一块巨石高约百米、宽60米,形似鲎壳,俗称“鲎鱼石”,是一块天然的“晴雨表”。晴天石呈白色,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气候有了变化,石就由白色逐渐变为苍灰色,远近可见。山上的辟支岩据传是黄妙应祖师静之处。岩以一块巨石盖顶,岩下可容纳20多人。岩前巨石两块对立为门。在辟支岩西侧不远之处的"天元岩",后有个大石洞,洞中有洞,洞洞相通,当地群众称为"百廿间"。

— 谷城梅雪

谷城梅雪——位于黄石镇(黄石宋时称为市)七境村,古称“城山”。黄石古称“水南”,旧时有人家延络数千余户,市内屋宇相续,商贾甚盛,贸易吞吐,仅亚泉州。特产桂元,远销全国,各地统称水南。福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城山为市之主脉,俗传巨蛛结网如园城,故名城山。下有国清塘,塘中有濯缨亭,有朱熹书“天光云影”之匾。城山之满山松皆合抱,蔽日凌云,幽蔼葱青,俗名之为青山,唐妙应祖师谶云:“城山青,黄石出公卿”。山下多书香世家,读书仕族,皆因家族显隆而严于教,其子弟力学而工于文,有明一代,登贤者书者一百八十六人,举进士五十六名。诚信而有证也。官绅园榭,庭台相望,相互连枝。果则有荔枝,树则有梅花,腊月赏梅,达官贵人,名流佳士,提壶索句,狐袭鸟帽,家冠骈沓,郊野花开万树,淡雅鲜明,粉妆大地,梅林积雪,梅瓣飘离,白练纷披,望如飞雪,俨然六出雪花,为南国之奇景也,故有“谷城梅雪”之雅称。

— 宁海初日

宁海初日——位于莆田市涵江区至荔城区黄石镇公路的中段,也就是两区的交界线上,正当木兰溪下游出海处,有一座横空飞架的大石桥,势如长虹,格外雄伟。福建 “莆田二十四景”之一,也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宁海桥。

宁海桥建于元元统二年(1334)。因所在的宁海渡,系溪海汇集之处,潮大流急,建桥工程十分艰巨。自元至清,三百多年间六建六圮。第七次修建是在清雍正十年(1732),历时15年始成。

宁海桥为石梁式,仿泉州洛阳桥形制。全长225.7米,面宽5.8米,有船形墩14座,高10米,两墩之间的净跨径 8.8米~11.8米,比福建著名的五里桥和洛阳桥的跨径还大。桥面用75块长13米,宽、厚各1.2米的巨石架设而成,每一块石梁上均刻有捐施者的姓名和捐款数额。桥面两旁有石扶栏,望柱头立雕着姿态各异、线条简朴的石狮。桥的两端,立着高约3米、戴盔披甲、手执长剑的护桥将军石像各二,系明代雕造。此桥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工程艰巨,建造质量很高,向为研究福建继承宋代传统建筑石桥技术的珍贵实物资料。

湄洲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编辑:余静 值班主任:陈霖

注意

郑重声明

《莆田新闻》由湄洲日报社主办,授权发布湄洲日报、莆田网等记者所采写新闻,其它任何民间公众号未经授权,不得侵权发布,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目前,莆田网没有授权莆田地区任何民间公众号自媒体转载新闻,如有读者发现任何民间公众号转载、盗窃莆田网新闻,欢迎向莆田网举报!!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下载客户端,点击“写评论”还可以参与评论与小编互动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