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锁仙原创:全国第一个女采煤队长苏景云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像一把筛子,总会沉淀下一些东西,让人回味无穷。有的事曾经轰动一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却很快走出人们的视线,被人们渐渐淡忘;有的人朴实无华,却历久弥新,时间愈是长远,其精神愈见珍贵,其形象愈发清晰,其光芒久久不息。我们今天向家讲述的就是一个发生在半个多世纪以前的故事,她像一朵奇葩盛开在八百米井下,她就是我国采煤史上第一位女采煤队队长苏景云!

苏景云,1935年出生于辽宁省黑山县一个贫苦的家庭,家中兄妹五人,生活窘迫。排行老大的她,懂事早,想以自己稚嫩的肩膀,早一天与父母把家中的担子挑起来。她打小好胜好强,上小学中学时,一个年级几百号学生,如果她的名字在榜上不占头名的位置,她就饶不了自己!

中学毕业后,在报考学校填写志愿的时候,她一口气报了三个专业:采煤,采煤,采煤!

深井、煤巷、开拓、掘进,这些遒劲有力的词汇,张扬七尺男儿奋战煤的风采;瓦、煤尘、冒顶、透水,这些可怕的字眼,严重威胁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

煤矿工人常年身陷底层,不见阳光,头顶岩石,脚踩煤层,被视作被形象地比喻成"四块石头夹着一块肉"的人。今天,采煤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工作条件越来越好,矿工依然被视为天下最苦的行当。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井下,地质结构复杂,工作面环境恶劣,生产条件简陋, 采掘工艺落后,大型的工程机械几乎没有,产煤靠放炮,生产的煤要一铁锹一铁锹装进皮带运出地面,顶板支护、人工放顶、坑木回收,全是人工操作,劳动强度之大,条件之艰苦可想而知。下井苦、脏、累不说,还时时有性命之忧,采煤,这是男人们的营生,女人,请从这里走开!

偏偏,有一个不识相的小丫头就是冲着采煤而来的。1955年,年仅19岁的苏景云从抚顺煤校毕业,来到阳泉矿务局。当时,矿务局仅仅建局五年时间,百废待举,人才短缺,女中专毕业生那就是一块"香饽饽"啊,哪里都抢着要!完全有可能留在机关的她一脸倔强,亮着嗓门喊:我学的是采煤专业,我要下井,下井,下井!

有人说风话了:黑咕隆咚的井下,不是撬石头,就是打木柱,大男人干一天下来,骨头都要散架了,一个小丫头片子有多大能耐?吵着闹着要下井, 大家瞧着吧, "兔子的尾长不了"!

生性倔强的苏景云把小辫子一甩,心里立下誓言:我就不,男人能干的事我女孩子不能干,我不但要干,还要干好。

她说到做到,不放空炮!

她每天和工人师傅一起攉煤、运料、打眼儿、搭棚子,从不叫苦,也不喊累。她勤学好问,不会就学,深受工人师傅的喜爱。规定六个月的见习期,由于表现突出,三个月就转正了。

在阳泉,她举目无亲,下井是她的全部工作内容和生活内容,每天看着铲也铲不完的煤,她的心里乐开花,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她是一个好苗子,下井仅仅六个月,就被任命为采煤队长。这个决定一宣布,整个采煤队炸窝了,那些 “纯爷们”脸上挂不住了,心里话,我们干好多年了,都没混上个队长当当,她一个黄毛丫头凭什么领导俺?于是出难题,于是看笑话。

小姑娘干活实诚,脏累累活抢着干,每天一身汗,一身泥,腿上磕破一块皮,不吭声;手腕拉开一个口子,不喊疼。她年年出满勤,班班干满点。她上班是上班,下班也是上班,做梦也在井下。每一个操作要领烂熟于心,每一个生产环节了如指掌,每一个不安全隐患都放不过她的眼睛,想不出对付的办法,就不吃饭,不睡觉。一队之长,操心多哪!经常一天下两次井,做好交接班,对上一班出现的问题交待得一清二楚,对下一班的工作安排得细致入微。

展开全文

她把每一个工人师傅当成自己的亲人,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关怀他们、感动他们。平时,她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喝,把节省下来的钱买干粮带到井下,让工友 "压压"饥;工作之余,她总和大家在一起,拉拉家常,谈谈心思,了解一下他们的实际困难,并千方百计为他们排忧解难。

五个寒暑春秋,1800多个日日夜夜,她战胜了女孩子的生理条件,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战斗在采煤一线。每一天的工作都充满激情,每一个目标都富于挑战!她思维活跃,工作创新,胆大心细,刻苦钻研,取得一项又一项令人可喜的革新成果。

矿车经常落道,存在严重的不安全隐患,她和工人师傅一起研究了 “秤钩上道器”,特别好使。炮眼打好后,掏煤粉很慢,耽误事儿,她设计了 "多耳掏粉器",速度上去了。移煤溜要一节一节拆开,还要一节一节兑接,费牛鼻子劲,她设计了活结溜槽,有1.5米的伸缩量,可分段同时拆,又能分段同时接,省力气。30型煤溜体型笨重,拆拆接接的不容易,她用一节短园木放于上槽下,然后倒开溜子把上槽自动打开,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在全队推行的“小进度多循环”、“一炮一刀”、“一准一采”作业法,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

干得好, 不如干得巧!小姑娘的力气没有师傅大,可她办法好,点子多啊!师傅们人前背后把她夸,说俺们小苏队长不简单哪!

五年如一日,她率先垂范,身体力行,鼓舞了全队员工的士气,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热情,培养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每次工作面搬家,她把地质构造图和作业计划制成牌板,向工人耐心讲解,直到大家完全明白;她把多年的积累的组别顶板厚生和再生地各种劈口知识,向职工及时传授;她利用每天的班前班后会,把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和不断更新的安全理念一遍一遍讲给大家听,队友干活不再莽撞了,安全意识强化了。

任职期间,她领导的三矿一号井采煤队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八项经济技术指标样样走在前面,年年超额完成任务!一百多号人,没有出现一例死亡,没有发生一个重伤。

她在创造奇迹。

在清一色的男人世界里,她一干就是五年;她不仅是个顶个的采煤工,还是优秀的采煤队长!

她以丰硕成果,赢得满堂喝彩;她以非凡成就,获取一个又一个荣耀:她先后被授予省、市"青年突击手"、"三八红旗手"、"劳动模范"、"全国煤矿先进工作者"、"全国先进生产者"等光荣称号,并三次幸福地见到了毛主席。

她的三十五年工作生涯尽善尽美,大家口口相传,人人赞颂。退休下来的她,依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还在为煤炭开采业发挥余热,贡献力量。

阳泉矿工报,阳泉矿工报社

1990年退休回家后的她,再次重返安全教育培训中心,走上讲台,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分析案例,讲安全生产,培养安全管理队伍。她克服年龄大、记忆力下降、精力不足、眼力不济的困难,呕心沥血,七易其稿,精心编写了十多万字的《矿井交通运输案例分析》一书,无偿发放基层,提高基层队组安全生产水平!她还经常到工会,为基层女工干部讲课,传授管理女工经验。她一直是退管办总支主要成员,经常组织党员,开展各种丰富多采的活动。

苏景云,用她的青春与热血,成就了她一生的光荣,大家不会忘记她。

她的做事很成功,她的生活很幸福,她有一个人人羡慕的好老公!丈夫王德修原任矿务局安监局局长,工作颇有建树,卓而不群,为矿务局的安全生产做出突出贡献,是享受政府津贴的安全生产管理专家。如今,他们已经走进金婚,几十年来,他们志同道合,风雨同舟,相互鼓励,共同进步。是金子总会发光,即使退休了,他们俩还是优秀退休干部呢!王老始终牵挂矿务局的安全生产,经常到各基层队组办安全知识讲座,很受基层欢迎,分文不取;他利用四十七个事故案例,编写出《瓦斯灾害防范手册》,印发4万册,做到基层员工人手一册。

他们是矿务局出了名的恩爱夫妻,令人眼热。半个世纪的默默陪伴,他们建立了坚如磐石的感情。苏老夸起老伴来,就收不住话闸子。"我家老公实在好,几十年来,我们没有红过脸,没有高声说过话。他上敬老人,下爱孩子!"他们的生活很充实,王老的知识面广,讲天文地理滔滔不绝,讲企业发展井井有条,每一次办安全知识讲座,王老在台上,苏老在台下;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学生。在家中,他们一起看报,一起练书法,一起唱卡拉OK.晨练时,她们一前一后,不离左右;散步时,她们手手相牵;外出旅游时,总是结伴而行,坐不离,影相随。她是他的左右手,他是她的保护神。

五十年风风雨雨,他们含辛茹苦,共同养育三个女儿长大。他们家是学习之家、进步之家、党员之家、文化之家。三代11口人,9 人是党员,两个小外孙还在上大学、上中学,足能成立一个家庭支部了。两位老人说:三代人中,数他老俩口学历低,第二代人全是本科以上学历,还有两个研究生毕业呢!每个星期日,三个女儿总会"带上爱人,领着孩子"回娘家看看。三代同堂,一桌便饭,笑语欢声,其乐融融。爸爸妈妈身体健康,女儿女婿事业有成,三个外孙学业进步!他们先后获得"山西省文明家庭标兵户"、"全国第四届五好文明家庭"的光荣称号。2019年,荣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回首往事,苏景云激情澎湃,她深情地感谢党对自己多年来的培养教育,一再说:如果没有党的关怀与教育,就没有她的今天!她说:自己要一生跟着共产党走,写好"人"字这一撇一捺,快乐生活,尽享人生!

收藏

阳泉矿工报,阳泉矿工报社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