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陕西省榆林市高三四模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它通过实物资料来揭示古代历史的真实面貌,进而探索社会发展规律。考古发现表明,至少在上百万年以前,中国的大地上便有人类起源和发展。然而,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历史只有三千余年,因此,对于之前漫长历史的探索主要依靠考古学。

中国考古学自诞生以来便肩负着探究中华文明悠久历史的重任,同时也承担着增强民族自信心的重任。20世纪初,中华民族陷入深重灾难之中,西方列强具有军事、经济等方面的优势,掌控着国际社会话语权。一些西方学者通过对齐家文化遗址的调查,提出“中华文化西来说”。20世纪40年代,夏鼐先生通过发掘一座齐家文化墓葬,用地层学相关知识证明了仰韶文化和齐家文化的早晚关系,攻破了“中华文化西来说”的错误论断。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考古学科体系,一系列重大的考古发现真正做到“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尤其是“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囯”等重大项目的开展,使得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进一步明晰。近年来,良渚、石峁、陶寺、红山等遗址的一系列重大发现,表明了中华文明起源阶段的多元性,并最终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实现各文明要素汇聚中原,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即夏王朝。二里头夏都遗址、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安阳殷墟等传承和发展了夏商早期华夏文明的核心内涵,两周时期的诸多城址和高等级墓葬阐释了中国礼制文化的形成,汉唐时期的长安和洛阳呈现了两大王朝的恢宏与包容,北宋都城汴梁展示出中国古代繁荣的经济和文化面貌,北魏洛阳城、金中都、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则体现了中华民族逐步融合、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些重大的考古发现将中华民族在古代所创造出的灿烂成就向世人一一展示,不断证明着中华文明的一脉相承,昭示着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五千年不断裂文明的国家。

考古学不断用实物资料丰富和建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华文明的起源由各地多彩的史前文明逐步融合于中原,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架构。随着秦汉建立大一统王朝,文化格局也从多元一体转变为一体多样,并一直沿袭下来。近年来,关于丝绸之路的诸多考古发现表明,至少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龙山文化晚期,冶金术、小麦从西亚传入中国,粟和黍也在这一文化交流背景下逐渐被中亚和西亚地区的居民们栽培。汉代以后,东西方经济与文化交流更加频繁,西方的玻璃器、金银器同中国的丝绸、瓷器等成为古代东西方友好往来的重要见证。隋唐长安城中发现的景教、祆教、佛教等寺院及文物遗存,有力佐证了东西文化信仰的融合与交流。文献记载的“四方”“四夷”以及邻国来朝同考古学很多发现相互印证,从中使人们看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具有的海纳百川的开放气度,也印证着文明交流与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不断传承和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历代王朝对文化和国家观念的认同。因此,考古学不仅要成为发掘物质文化的主力军,更要为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坚定文化自信贡献力量。

(摘编自韩国河《考古工作的重大社会政治意义》)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百万年前至今的中国历史以及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主要依靠考古学。

展开全文

B .夏鼐用地层学相关知识考古比西方学者对齐家文化遗址的调查要准确。

C .夏王朝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是各文明要素汇聚起来建立的第一个国家。

D .中华文明经历了由夏商周的一体多样到秦汉时期的多元一体的发展过程。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用下定义的方式介绍了考古学是历史学的分支学科及考古学对象和目的。

B .第二段通过对反面观点的批驳,有力地论证了本段提出的分论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C .第三段先提出观点,然后举具体事例予以论证,最后进行总结分析,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D .文章采用层进结构,从两个方面逐层展开论述,论述了中国考古工作的重大社会政治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考古学肩负双重任务,它通过探究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来增强民族自信心。

B .如果没有一系列重大的考古发现,就不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

C .不同时期的城市遗址和高等级墓葬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当时朝代的经济、文化面貌。

D .大约四千年之前,中西文化就开始了交流,汉代以后,经济与文化交流更加频繁。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年8月22日,山东枣庄14岁女孩哲哲与邻居家13岁女孩小雨模仿易拉罐做爆米花的视频,结果她们使用的高浓度酒精在操作过程中发生爆燃,导致两人被烧伤,其中哲哲因伤情过重身亡。这件事随后引爆网络议论,很多人把矛头指向了视频博主“办公宣小野”和视频平台。据《成都商报》报道,“办公室小野”是中国最火的美食视频博主之一。在舆论压力下,“办公室小野”删除了这条发布于2017年的视频,但短视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也为所有人敲响了警钟。

(摘编自王志昭《短视频对青少年的利弊影响及治理》)

材料二: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小学生短视频使用特点及其保护》调查报告显示,未成年人认为使用短视频使时间管理变差。多数未成年人认为使用短视频后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习惯、消费行为、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存在一些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时间管理变差,占比43. 2%。此外,使学习变差的比例有37. 4%,使生活习惯变差的比例有24. 8%,使个人信息保护变差的比例为18. 5%,使消费行为变差的比例有17. 4%。

(摘编自孙宏艳、李佳悦《看短视频到底影响不影响学习》)

将中小学生的一些心理感受与是否使用短视频进行分析发现,感到孤独、心理上有压力、迷惘的学生,经常使用短视频的比例更高。这或许是因为他们通过使用短视频来缓解心理压力。经常感到孤独的、感到心理上有压力的、对未来感到迷茫的学生,用过短视频的比例更高。其中,经常有孤独感的学生用过短视频的比例,比没有孤独感的学生高出15. 6%,经常感到心理上有压力的学生,比没有感到心理压力的学生,比例同样高出15. 6%。

(摘编自孙宏艳、李佳悦《什么样的孩子容易沉迷短视频》

材料三:

短视频+青少年教育契合了国家教育战略、青少年用户需求以及短视频产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传统的课堂教育,大多以应试教育为导向,以教师为中心,以单向传输知识为目的,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往往是“考前突击,考后就忘”,学习效果不佳。而短视频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对知识的提纯、生动形象的场景设置、幽默风趣的“段子”输出,增强了师生互动,提升了学习效果。

中国好邻居用被子接住坠楼的孩童,陌生阿姨在“半马”比赛中陪跑轮椅女孩等短视频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团中央权益部发布的《我会保护我自己》系列动画短视频,普及了安全知识。短视频涵盖了音乐、舞蹈、影视、建筑、书法、戏曲、雕塑、绘画内容等艺术门类,是开展艺术教育的优质平台。“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我要笑出国粹范”、《中国诗词大会》、《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优质活动和节目通过短视频的传播,引发了青少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关注。每日赛事集锦、幕后花絮和赛事新闻,吸引了青少年关心体育赛事,疫情中涌现的大量健身短视频可以进行体育教学。通过短视频进行家政、食育、手工等技能培训,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

受教育权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我国目前存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的问题。而短视频覆盖人群广,在农村和三、四线城市用户中有较大市场占有率。通过短视频进行知识传播,大大降低了知识获取的门褴,有助于消除知识鸿沟,减少教育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校际差距,实现知识普惠,保障受教育权得到切实有效的实现。

(摘编自郑宁《如何促进和规范短视频+青少年教育》)

4 .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短视频+青少年教育的出现是有一定的必然性,它符合我国教育战略和青少年用户的需求,也是短视频产业的发展趋势。

B .短视频+青少年教育可弥补我国传统课堂教育存在的诸如教育目的、方式等方面的缺陷或不足,增强师生互动,提升学习效果。

C .利用短视频,可以强化德、体、美和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加强青少年安全教育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推进素质教育。

D .短视频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有利于消除知识鸿沟,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的教育差距,保障青少年受教育的权利,促进教育公平。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许多人认为视频博主“办公室小野”和视频平台应对那个13岁女孩和14岁女孩模仿易拉罐做爆米花的视频而造成的一死一伤事件负一定责任。

B .被调查中的一小半青少年在看短视频时,不能自觉地控制看短视频的时间,有超过三分之一学业成绩下降,近四分之一的生活习惯变差。

C .调查显示,心里常感到孤独或有心理压力的学生看短视频的比没有孤独感或没有心理压力的学生要高近六分之一,这是因为观看短视频会增加心理压力。

D .青少年使用短视频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当前,社会上对此非常关注,有关机构对此进行了专题调查,并发表了调查报告。

6 .怎样消除短视频对青少年的不利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文学类阅读- 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保卫延安(节选)

杜鹏程

有一个战士跑上来向周大勇报告:“炊事班老孙又昏倒了!”

周大勇急急地离开队伍行列向后跑去。通讯员小成也跟着连长向后跑去。周大勇通红的脸上汗水混着沙土。他浑身是汗,衣服透湿,像刚从河里跳出来一样。

周大勇跑到老孙跟前,看见一个炊事员抱着老孙。他一条腿跪下去,从炊事员怀里把老孙抱过来,紧紧地搂到胸前。

那个炊事员站起来,说:“连长!老孙,老孙不行啦!”

周大勇说:“去!快去帮助指导员。看,那不是指导员?他又扶着谁!”

那个炊事员望着老孙,迟迟疑疑停了好久才走开。

老孙眼发直,干枯的嘴唇咧开,脸涨得通红,脖子上暴起发紫的血管。他的嘴唇动着,仿佛要给自己的同志和这世界留句什么话,但是说不出来。不大一阵工夫,他的呼吸由急促变得微弱了,脸由通红变成灰白……蜡黄……

走红四年后的小马云,当年的小马云

周大勇紧紧地搂着老孙,眼珠子一动也不动地盯着老孙那半闭的眼睛,心神错乱地嘟哝:“有一口水就好了!有一口水……”通讯员小成也机械地重复:“有一口水就好了!”

一口水一条命呀!

敌人三架飞机,绕过来又栽下来,一条条的火箭,穿在周大勇周围的沙子里爆炸了。炸起的沙土扑在周大勇和老孙的脸上。周大勇用自己的胸膛遮掩住老孙。

周大勇望着那俯冲扫射的敌机,眼里喷火。

团卫生队队长,骑着马赶来了。他跳下马,喊:“有办法,有办法,这针药有效。”

卫生队长拼命地把注射器的针尖往老孙胳膊上的血管里扎,可是扎不进去。生命离开了老孙,血管,筋肉都僵硬了!周大勇把老孙轻轻放到地下,站起来。他把自己的破衣袖子撕下一片,想盖在老孙脸上,免得沙子吹进老孙眼里。可是周大勇拿上那块破布,呆呆地站在那里,像是他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像是他的心脏停止跳动,血液停止循环,思想也木然不动了!

老孙啊,老孙!同志们走路你走路,同志们睡觉你做饭。为了同志们能吃饱,你三番五次勒裤带。你背上一面行军锅,走在部队行列里,风里来雨里去,日日夜夜,三年五载。你什么也不埋怨,什么也不计较;悄悄地活着,悄悄地死去。你呀,你为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啊!部队哗哗哗地前进着:战士们,担架队员们……走啊!走啊!老孙没有走完的路,同志们要走完!

战士们用眼光向倒下去的同志致敬。听不见长嘘短叹,看不见愁眉苦脸,只有一种沉重而又严肃的空气,充满在天地之间。

周大勇双手撑在腰里,再一次地望望老孙那老诚忠厚的脸相。啊,这个跟他周大勇同生死共患难的战士,永远放下了自己的行军锅,永远再不会向他说:“连长,我没啥能耐,吃点苦总还行……我好赖是个党员。唉,我做的事太少……连长,你跟指导员劳累的,教人心疼!”周大勇心里绞痛: 有多少英雄好汉倒下去了啊!有多少热血浇在中国的土地上了啊!

周大勇和小成,用黄沙掩埋了老孙的尸体。团供给处的队伍过来的工夫,周大勇要了一片炮弹箱子上的木板,用刺刀削了削。他从文书手里接过来毛笔,在木板上写着:

共产党员孙全厚,五十七岁,山西孝义人,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光荣牺牲!

周大勇把这个木牌插在老孙的墓前,望着它,望着它!

周大勇擦了擦头上的汗,背上老孙留下的行军锅,正要去赶自己的连队,团政治委员李诚上来了。李诚满脸是沙土,嘴唇干得裂开小口子,鼻孔里塞了一团棉花,上嘴唇还有干了的鼻血。他的马满身是汗,口里流着白沫。

李诚跳下马,看了看墓牌;站在坟墓旁边,脸上一条条的皱纹像刀子刻的一样。他抬起头,眼睛一眨也不眨地望着前进着的战士。

突然,李诚向战士呼喊:

“同志们!一个战士倒下了,千百个战士要勇敢前进!一个共产党员倒下了,千百个共产党员要勇敢前进!大山沙漠挡不住我们;血汘死亡吓不倒我们。前进!哪里有人民,我们就到哪里去;哪里有苦难,哪里就更需要我们。前进,勇敢前进!战胜一切困难。”

这用全部生命力量喊出的声音,掠过战士们的心头,在无边无际的沙漠上空雷似的滚动。

战士们踏着沙窝,急急地向前走去。他们那黑瘦的脸膛上,眼窝里,耳朵里,嘴唇上,都是厚厚的一层沙土;两腿沉重得像灌满了铅。但是,他们都挺起胸脯扬起头,加快脚步,一直向前走去。他们都坚毅地凝视迎面移来的沙漠,凝视远方。

沙漠的远方,一阵旋风卷起了顶住天的黄沙柱。就算它是风暴吧,就让它排山倒海地卷来吧!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行军途中,解放军连长周大勇将昏倒的炊事班战士老孙搂在怀里,眼睁睁地看着老孙的生命一点点地逝去。小说详细描述了老孙牺牲的经过,故事悲壮感人。

B .小说描写人物对话简洁而意蕴丰厚,如写周大勇催促那个炊事员去帮助指导员,“去”“看”表示情况紧急,“他又扶着谁”表明当时战士伤病较多,亟需帮助。

C .小说细节描写生动传神,比如,敌人的三架飞机飞来轰炸,周大勇用自己的胸膛遮掩住老孙,这一细节表现了周大勇把战友看得比自己更为重要的高贵品质。

D .小说中李诚呼喊的话语,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感情沉痛而富有激情,揭示了小说的主旨,突出了人民解放战争的意义及人民军队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8 .小说画横线部分两次描写周大勇的内心独白,有什么作用?

9 .《保卫延安》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大规模正面描写解放战争的优秀长篇小说,被誉为“英雄史诗”,是革命英雄主义的赞歌。请从选材的角度简要说明小说是如何表现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

四、文言文阅读

窦参,字时中。少以门荫,累官至万年尉。时同僚有直官曹者,将夕,闻亲疾,请参代之。会狱囚亡走,京兆尹按直簿,将奏,参遽请曰:“彼以不及状谒,参实代之,宜当罪。”坐贬江夏尉,人多义之。累迁奉先尉。县人曹芬,名隶北军,芬素凶暴,因醉殴其女弟,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参捕理芬兄弟当死,众官皆请俟免丧,参曰:“子因父生,父由子死,若以丧延罪,是杀父不坐也。”皆正其罪而杖杀之,一县畏伏。转大理司直。按狱江淮,次扬州,节度使陈少游骄蹇,不郊迎,令军吏传问, 参正辞让之,少游悔惧,趣诣参,参不俟济江。还奏合旨。时婺州刺史邓珽坐赃八千贯,珽与执政有旧,以会赦,欲免赃。诏百僚于尚书省杂议,多希执政意,参独坚执正之于法,竟征赃。除监察御史,奉使按湖南判官马彝狱。时彝举属令赃罪至千贯,为得罪者之子因权幸诬奏彝,参竟白彝无罪。参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或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然多率情坏法。初定百官俸料,以尝为司直,党其官,故给俸多于本寺丞;又定百官班秩,初令太常少卿在左右庶子之上,又恶詹事李升,遂移詹事班退居诸府尹之下,甚为有识所嗤。每宰相间日于延英召对,诸相皆出,参必居后久之,以度支为辞,实专大政。参无学术,但多引用亲党,使居要职,以为耳目,四方藩帅,皆畏惧之。 李纳惮参,馈遗毕至,外示敬参,实阴间之。上所亲信,多非毁参。贬为驩州司马。参时为左右中官深怒,谤沮不已,赐死于邕州武经镇,时年六十。

(选自《旧唐书???·???窦参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参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或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

B .参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或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

C .参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或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

D .参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或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劳而取得做官等权利。文中指窦参获得官职。

B .京兆尹,官名,国都所在的地区的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科举等事务。

C .对,文中指古代朝臣定期轮流向皇帝陈献个人对国事的意见,并回答皇帝的问题。

D .中官,即太监,君主时代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窦参看重情义,被人称赞。曾有同僚请窦参替他值班,恰逢当晚狱中囚犯逃亡,上司过问此事;窦参替同僚说情,主动承担责任,被时人称赞。

B .窦参执法严厉,威震全县。曹芬殴打妹妹,曹父劝阻未果投井而亡,众人请求待曹芬兄弟守丧后再处决,窦参不依,立即杖杀曹芬兄弟,全县畏惧。

C .窦参不惧权贵,为人刚直。在讨论对邓珽贪赃的处罚时,很多人迎合权贵的意思,只有窦参坚持原则;马彝被县令检举贪赃,窦参审查后判马彝无罪。

D .窦参为官专权,被人诋毁。窦参任用亲党把持要职,监察百官,内外官员都怕他;皇帝的亲信纷纷指责诽谤他,他被贬到驩州任职,最终在路上被赐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参正辞让之,少游悔惧,趣诣参,参不俟济江。

(2)李纳惮参,馈遗毕至,外示敬参,实阴间之。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空囊 ①

杜甫

翠柏苦犹食,晨霞高可餐。

世人共卤莽 ② ,吾道属艰难。

不爨 ③ 井晨冻,无衣床夜寒。

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注]①此诗作于安史之乱。②卤莽:通“鲁莽”,苟且偷安。③爨:烧火做饭。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借食“翠柏”“晨霞”来表现自己乱世中不同流俗的高尚品节。

B .颔联运用对比的手法,揭示囊空的根本原因是诗人坚守“吾道”。

C .颈联描写了百姓晨炊无米、夜寒难御的贫状,传达出对百姓的同情。

D .尾联诗人说自己已是身无分文,却还要强留一钱在空囊之中。

15 .这首诗与杜甫的《登高》相比,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六、情景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周敦颐《爱莲说》中借莲花对君子大加赞美,用“___________________ ”来赞美君子可敬而不可侮慢,用“______________ ”来赞美君子美德远播。

(2)同样是描写赤壁附近的长江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 ”一句,用比喻手法描写出了江水的汹涌,而在《赤壁赋》中作者则用“________________ ”一句描写月出之后雾气笼罩大江的景象。

(3)《离骚》中,屈原以众女比喻朝中群小,他们嫉妒诗人的蛾眉,他们“______________ ”,诋毁正直的诗人;荒唐没有准则的君王“_________ ”,这种“民心”不被君王明了让诗人忧愁痛苦。

七、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整条东街蜿蜒曲折,街上青砖黛瓦,木结构的二层楼房,上层住人,下层作店,清一色的木板门,以利坐店经商。南来北往的商人,_______ 的街房,农机厂、粮站以及各种特色小吃店,让东街呈现一派_______ 的繁华景象,成为南川城一颗璀璨的明珠。西大街不太热闹,但这里有当时享誉川东的交易大楼。叠上交易大楼俯瞰,弯弯大楼的结构其实是三角形。楼房有三道拱门可以进出,随便选--道拱门进去;里面都豁然开朗。

南川建设新城,改造旧城,打造全方位重庆都市后花园,“九高四铁一机场”的宏伟蓝图正在逐步慢慢实现。而今,整座城市拥有的六纵八横的宽阔街道将城市空间布局不断拓展延伸。西大街曾经的标志性建筑弯弯大楼不见了,_______ 的是新兴的商业经济圈。傍晚时分的西大街_______ ,观景灯次第点亮,微风徐徐,满河尽是波光粼粼、灯火闪耀。在这里,景城大道与金佛山景区相互映衬,体现了山与城的互动、人文与历史的交融。夏季的早晨和黄昏,宽阔的花山广场灯光闪烁,音乐袅袅,喷泉跃动,人们在广场上载歌载舞,怡然自乐。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鳞次栉比 欣欣向荣 取而代之 游人如织

B .星罗棋布 欣欣向荣 改头换面 游人如织

C .星罗棋布 方兴未艾 取而代之 人满为患

D .鳞次栉比 方兴未艾 改头换面 人满为患

18 .下列各项中,和加点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B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C .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D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南川改造旧城,建设新城,打造重庆都市全方位后花园,“九高四铁一机场”的宏伟蓝图正在逐步实现。

B .南川改造旧城,建设新城,打造重庆都市全方位后花园,“九高四铁一机场”的宏伟蓝图正在慢慢逐步实现。

C .南川改造旧城,建设新城,全方位打造重庆都市后花园,“九高四铁一机场”的宏伟蓝图正在慢慢逐步实现。

D .南川改造旧城,建设新城,全方位打造重庆都市后花园,“九高四铁一机场”的宏伟蓝图正在逐步实现。

八、语言表达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将几股干枯的稻草编织成一根带子,盘起来,就是一个草墩。因为________ ,故准确地说,草墩也是一个圆柱形。如果带子编织得太厚,卷起后显得偏高,一坐下去会塌;如果________ ,那卷起后就容易松瘪,根本不能坐,所以这个厚度要恰如其分。编织草墩,有用稻草、麦草编织,也有用蓑衣草、灯芯草编织,但真正好的草墩,和打草席一样,还是_______ 。一般的稻草柔软了一些,糯米稻草质量好,有一定的硬度和韧性,而且颜色自然、白净,就像经过纸浆厂漂白了一样,打出来的草墩漂亮,不易变形,还经久耐用。

九、选择简答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目前,从文艺创作产品情况来看,我国每年推出成年人新书40万余种、童书4万多种、电影600多部、电视剧300多部、动漫400多部……我国文艺产品的生产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从文艺演出市场来看,从2016年到2019年,国内艺术表演团体年演出场次从230万场增长至296万场,国内观众从11. 81亿人次增加至12. 3亿人次,其中农村观众超过7亿人次。文艺创作佳作不断、量质齐升,展现出旺盛的创作活力和强大的创新动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究其原因,是越来越多的文艺工作者将目光投向新时代的火热实践,感受时代风气的变化,触摸时代脉搏的跃动,与时代发展同步伐,承担起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他们从当下中国的伟大变革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掀起了一股现实主题创作热潮。扶贫、住房、教育、医疗、环保等在新时代备受群众关注的社会话题,在文艺作品中都有生动表现,“接地气”“真实”等成为群众评价作品时的高频词。

21 .请简要概括我国文艺创作的成果,不超过40个字。

22 .请用一个对偶句概括我国文艺创作取得巨大成果的原因,一共不超过20个字。

十、材料作文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久前,有人在网上发布“迎客松是假树”的信息,面对自媒体谣言,黄山景区通过官方微信“中国黄山”正式辟谣:网传“迎客松是塑料树”“迎客松是假树”均为不实信息。也有专家指出,只要认真留意迎客松在不同季节、不同气候下的样貌及其生长形态,“松树是假的”的谣言很容易不攻自破。

生活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各种信息铺天盖地。《吕氏春秋·察传》有言:“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学校拟举办“向网络谣言说不”的征文活动,请你写一篇文章参与活动。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 .B

2 .D

3 .B

【解析】

1 .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 “上百万年前至今的中国历史……”错误,扩大了范围。原文“考古发现表明,至少在上百万年以前,中国的大地上便有人类起源和发展。然而,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历史只有三千余年,因此,对于之前漫长历史的探索主要依靠考古学”,意思是对有明确文字记载的三千多年前的历史主要依靠考古。

C. “夏王朝是中华文明的源头”错误,从“最终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实现各文明要素汇聚中原,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即夏王朝”可知,夏朝应是中华文明多个源头在中原汇合产生的第一个国家。

D. “经历了由夏商周的一体多样到秦汉时期的多元一体的发展过程”错误,偷换了概念,应为“夏商周的多元一体到秦汉时期的一体多样”。

故选B 。

2 .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 “采用层进结构,从两个方面逐层展开论述”错误。文章应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从两个方面并列展开论述。

走红四年后的小马云,当年的小马云

故选D 。

3 .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 “就不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说法绝对化,原文说“一系列重大的考古发现……使得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进一步明晰”“这些重大的考古发现将中华民族在古代所创造出的灿烂成就向世人一一展示,不断证明着中华文明的一脉相承,昭示着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五千年不断裂文明的国家”。

故选B 。

4 .D

5 .C

6 .①视频平台与视频博主要保证短视频内容正确、健康,不误导青少年。②要指导青少年科学管理时间,限制看短视频的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消费行为,注意保护个人信息。③对感到孤独、心理上有压力迷惘的学生要加强心理疏导,避免其沉溺于短视频中。

【解析】

4 .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D. “短视频降低了知识的难度”错误,原文是“通过短视频进行知识传播,大大降低了知识获取的门槛”,是“降低了知识获取的门槛”,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D 。

5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C. “这是因为观看短视频会增加心理压力”错误,原文为“这或许是因为他们通过使用短视频来缓解心理压力”,选项强加因果。

故选C 。

6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结合“山东枣庄14岁女孩哲哲与邻居家13岁女孩小雨模仿易拉罐做爆米花的视频,结果她们使用的高浓度酒精在操作过程中发生爆燃,导致两人被烧伤,其中哲哲因伤情过重身亡……短视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也为所有人敲响了警钟”等内容可分析出,视频平台与视频博主要保证短视频内容正确、健康,不误导青少年。

结合“多数未成年人认为使用短视频后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习惯、消费行为、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存在一些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时间管理变差”等内容可分析出,要指导青少年科学管理时间,限制看短视频的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消费行为,注意保护个人信息。

结合“经常感到孤独的、感到心理上有压力的、对未来感到迷茫的学生,用过短视频的比例更高。其中,经常有孤独感的学生用过短视频的比例,比没有孤独感的学生高出15.6%”等内容可分析出,对感到孤独、心理上有压力迷惘的学生要加强心理疏导,避免其沉溺于短视频中。

7 .D

8 .①第一次介绍老孙为同志们长年累月辛勤操劳,不埋怨、不计较的感人形象,与老孙牺牲的事实形成强烈反差,突出故事的悲剧性。②第二次由老孙联想到更多...“英雄好汉”,点明老孙牺牲的意义,抒发崇敬之情,强化小说的情感表达。③两次描写周大勇的内心独白,抒发悲痛之情,表达了革命战友之间纯洁而深厚的情谊,赞扬革命战士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突出小说主题。

9 .①详细叙写老孙牺牲的经过与周大勇埋葬战友的情形,再现革命军人抛头颅、洒热血的战斗场景,讴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②天空中敌机轰炸,地面上狂沙肆虐,战士们饥渴、疲惫,小说以典型环境来衬托解放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③叙写一个连队不怕牺牲、英勇无畏的行军、战斗场景,以小见大,展现全体解放军战士的精神风貌,赞扬可贵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分析】

7 .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D. “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分析错误。根据李诚呼喊的话语“前进!哪里有人民,我们就到哪里去;哪里有苦难,哪里就更需要我们。前进,勇敢前进!战胜一切困难”可知,这里是直抒胸臆。

故选D 。

8 .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心理作用的能力。

(1 )第一处内心独白,是周大勇对老孙的回忆,通过“同志们走路你走路,同志们睡觉你做饭”“风里来雨里去,日日夜夜”“辛勤操劳”“不埋怨”等语言,介绍老孙为同志们长年累月辛勤操劳,不理怨、不计较的感人形象,这么好的人“悄悄地死去”“为灾难深重的中国人献出了自己的一切”,这与老孙牺牲的事实形成对照,借此突出故事的悲剧性。

(2)第二处内心独白,是周大勇再次回忆老孙说过的话,并由老孙联想到更多的“英雄好汉”,“有多少英雄好汉倒下去了啊!有多少热血浇在中国的土地上了啊!”点明老孙牺牲的意义,抒发崇敬之情,强化小说的情感表达。

这两次描写周大勇的内心独白,抒发了周大勇失去革命同志的悲痛之情,表达了革命战友之间纯洁而深厚的情谊,赞扬革命战士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凸显了小说的主题。

9 .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

本题其实是在考查分析小说选材的技巧,主要是分析小说围绕“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选了哪些材料,一般从人物、事件、环境、选材方式、主题表达等方面来回答。

从事件的角度看,本文主要写了“老孙牺牲”“周大勇埋葬战友”等事件,是详写,展现了革命军人抛头颅、洒热血的战斗场景,讴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从环境描写的角度看,小说写到“敌机轰炸”“狂沙肆虐”等,在这种情况下,战士们饥渴、疲惫等,作者借此来反衬解放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从主题表达的角度看,小说描写的是一个连队的战斗场面,然而却以点带面、以小见大,展现了全体解放军战士的整体精神风貌,赞扬了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10 .D

11 .B

12 .C

13 .(1)窦参以严正的话语谴责他,陈少游后悔害怕,急忙去见窦参,窦参不等他来到就渡过长江离去了。

(2)李纳因为害怕窦参,赠送了很多财物,外表显得敬重窦参,实际上暗中离间他。

【解析】

10 .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题中,“理狱以严称”,“以严称”是状语和中心语的结构,不能断开,排除AC 。

“或参决大政”,“大政”是“决”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B 。

句意:窦参不避权贵,审理案件以严厉著称。多次承蒙皇上召见,议论天下大事,又与宰相的看法多有不同,皇上很器重他,有时让他参与决策大事。当时的宰相很忌妒他,对他多加排挤压制,也没有办法伤害他。

故选D 。

11 .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 .“主要掌管……科举等事务”错,科举一般由礼部主持,不属于京兆尹的职权范围。

故选B 。

12 .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 .“马彝被县令检举贪赃”错,应为马彝检举县令贪赃。原文是“时彝举属令赃罪至千贯,为得罪者之子因权幸诬奏彝,参竞白彝无罪”,当时马彝检举属下县令贪赃犯罪达一千贯,被罪犯的儿子通过权贵宠臣上奏诬陷,窦参最终辨明马彝无罪。

故选C 。

13 .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让”,责备,谴责;“趣”,通“促”,急忙,赶紧;“诣”,拜见;“济”,渡过。

(2)“惮”,害怕;“馈遗”,赠与财物,赠送;“毕”,全,都,这里指多;“阴”,暗中。

参考译文:

窦参,字时中。年轻时因为门荫的庇护,几次升官做到万年尉。当时同僚中有位在官署中值班的人,天色将晚时,听说父母病了,请窦参代替他值班。适逢当天夜里有狱囚逃走,京兆尹按照值班名册,将要上奏,窦参立即请求说:“他因为来不及写请假报告,我窦参实际上代替他值班,应当判我的罪。”他因此被贬为江夏尉,人们认为他有义气。窦参多次升官担任奉先尉。县里有个叫曹芬的人,名籍隶属北军,曹芬平素凶暴,因为喝醉酒殴打他的妹妹,他的父亲要解救女儿却没能做到,就投井而死。窦参拘捕审理曹芬兄弟判处死罪,众官都请求等待他们守丧期满再处决,窦参说:“儿子因为父亲而生,父亲由于儿子而死,如果因守丧而延缓处罪,这是杀父而不获罪。”于是正法而杖杀他们,全县畏惧敬服。窦参改任大理司直。巡查江淮案件,停留在扬州,节度使陈少游十分傲慢,不到郊外迎接他,派遣军吏传达问候,窦参以严正的话语谴责他,陈少游后悔害怕,急忙去见窦参,窦参不等他来到就渡过长江离去了。窦参回朝上奏符合皇帝旨意。当时婺州刺史邓珽因贪赃八千贯获罪,邓珽与宰相以往有交情,又适逢大赦,想要免去赃款。皇上下诏百官在尚书省聚议,官员们大多迎合宰相的意见,唯独窦参坚持依法论处,最终收回了赃款。窦参被授任监察御史,奉命出使审查湖南判官马彝一案。当时马彝检举属下县令贪赃犯罪达一千贯,被罪犯的儿子通过权贵宠臣上奏诬陷,窦参最终辨明马彝无罪。窦参不避权贵,审理案件以严厉著称。多次承蒙皇上召见,议论天下大事,又与宰相的看法多有不同,皇上很器重他,有时让他参与决策大事。当时的宰相很忌妒他,对他多加排挤压制,也没有办法伤害他。然而窦参往往依循个人感情破坏法规。最初议定百官俸钱,因为他曾经任过大理寺司直,偏袒这些官员,因此所给的俸钱比大理寺丞多;又制定百官官位的品级,开始令太常少卿在左右庶子之上,因为憎恨詹事李升,便调移詹事班列退居各府尹之下,被有见识的人讥笑。每次宰相隔天在延英殿被皇上召见应答,各位宰相都出来了,窦参必定要留下很久,以度支事务为借口,实际专断大权。窦参没有学问,只是多任用亲信党羽,使他们担任要职,作为耳目,四方的藩镇节帅,都害怕他。李纳因为害怕窦参,赠送了很多财物,外表显得敬重窦参,实际上暗中离间他。皇上的亲信,大多指责诋毁窦参。窦参被贬为驩州司马。窦参当时被皇帝身边的宦官怨怒,毁谤不止,赐死在邕州武经镇,当时六十岁。

14 .C

15 .《登高》沉郁顿挫,深沉蕴藉。诗中“风急”“落木”等意象营造苍凉意境,“天高”“万里”等意象营造壮阔意境,把“登高”之悲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沉郁顿挫、深沉蕴藉之感。《空囊》语言平实,诙谐幽默。诗人以“无衣床夜寒”平实的语言叙写了贫穷的状况,以“留得一钱看”幽默诙谐之笔调侃自己沉重悲苦的心情。

【分析】

14 .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C. “颈联描写了百姓……”错误。颈联描写的是诗人自己一贫如洗的境况。早晨开不了火,井水也冻了,夜来无衣难御寒。

故选C 。

15 .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如一般诗篇,《登高》首联写景,开门见山,渲染悲凉气氛。诗中如是写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两句都是动静结合,寓静于动中构造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绝妙的水墨画。“风急天高猿啸哀”,一个“急”,一个“哀”字非常有代入感,使人立马进入作者所营造的令人忧伤的情境里不可自拔。接着,苦闷情绪溢满于胸,无处排遣,诗人将其浓缩寄托于鸟的处境下,这样写道:渚清沙白鸟飞回,它构造的是一幅冷淡惨白的画面,可见其孤独,凄凉感,悲哀之情油然而生。而从整幅画的构造视角来说,这是一幅描画天地之一处的视野较窄的微观水墨画。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磅礴气势。

本诗尾联“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点明“空囊”题旨。在写法上,此联出之以幽默诙谐之笔。诗人已是身无分文,贫不自救,却还要强留一钱在空囊之中,以免他人笑话,这举动本身就是一种反常。作者正是以这种貌似轻松诙谐的话,渲染自己心里沉重悲苦的情绪。申涵光评杜诗云:“杜公每遇废弃之物,便说得性情相关,如病马、除架是也”(《仇注杜诗》引)。五律措语平实,庄谐间出,颔联以庄语见清操,尾联以谐语抒感慨,相得益彰。而音节拗折,是一首拗律,如首联“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两句,一孤平一单仄,不求谐声;俯首拾柏,柏味甚苦,此句相应多仄声,明霞仰头可餐,其意甚高,此句相应多平声,可谓声情相符。

16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香远益清卷起千堆雪白露横江谣诼谓余以善淫终不察夫民心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答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字:亵、谣诼、淫、察。

17 .A

18 .B

19 .C

【分析】

17 .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①“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星罗棋布”,指的是像天空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第一空形容房屋,只有数量多之意,没有分布的意思,应用“鳞次栉比”。

②“欣欣向荣”,形容草木长得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根据所填词语语境“农机厂、粮站以及各种特色小吃店,让东街呈现一派的繁华景象”分析可知,此处语意强调“蓬勃发展,兴旺昌盛”,故应填“欣欣向荣”。

③“取而代之”,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现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多用于人或事。“改头换面”,原指人的容貌发生了改变;现多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用作贬义。根据语境,第三空想表达曾经的弯弯大楼被新兴的商业圈取代,强调“取代”,没有贬义含义,故应填“取而代之”。

④“游人如织”,形容游人多得像织布的线一样,密密麻麻。“人满为患”,因人多造成了困难。第四空所需词语强调人多,没有因人多造成困难之意,应用“游人如织”。

故选A 。

18 .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原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东街比作南川城一颗璀璨的明珠。

A .“引”“衔”属于人的动作,作者将之赋予给“雁”“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选项和加点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不相同。

B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水面比作明镜。选项和加点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

C .“三万里河”“五千仞岳”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体现出河之长、山之高。选项和加点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不相同。

D .“绿肥红瘦”属于借代,用“绿”字代指满枝的绿叶,用“红”代指枝头的花朵。选项和加点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不相同。

故选B 。

19 .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序不当,成分赘余。“改造旧城”应在前,“建设新城”应在后;“全方位”应放在“打造”之前;“慢慢”与“逐步”表意相同,构成重复。应改为“南川改造旧城,建设新城,全方位打造重庆都市后花园,‘九高四铁一机场’的宏伟蓝图正在逐步实现”。

A .语序不当,“全方位”应放在“打造”之前。

B .语序不当,成分赘余。“全方位”应放在“打造”之前;“慢慢”与“逐步”表意相同,构成重复。

D .成分赘余,“慢慢”与“逐步”表意相同,构成重复。去掉“慢慢”。

故选C 。

20 .带子有一定的厚度

带子编织得太薄

用糯米稻草编织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空,由“故准确地说,草墩也是一个圆柱形”分析可知,此处填写草墩是圆柱形的原因,根据我们对圆柱形的了解,此处可填写“带子有一定的厚度”之类的句子。

第②空,由上文“如果带子编织得太厚”可知此处填写的内容与之相对,故此处可填写“带子编织得太薄”之类的句子。

第③空,由下文描写各类稻草还是“糯米稻草质量好”可知,此处可填写“用糯米稻草编织”之类的句子。

21 .我国文艺生产规模位居世界前列,演出市场持续繁荣,佳作不断,量质齐升。

22 .示例一:与时代同行,为人民抒情。

示例二:感受时代脉搏,关注社会话题。

示例三:触摸时代脉搏,发现创作主题。

【解析】

21 .

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

题干要求简要概括我国文艺创作的成果,答题区间主要集中在第一段。第一段分别从规模、演出市场、作品质量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文艺创作的成果。

由“目前,从文艺创作产品情况来看,我国每年推出成年人新书40万余种、童书4万多种、电影600多部、电视剧300多部、动漫400多部……我国文艺产品的生产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可概括出:我国文艺生产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由“从文艺演出市场来看,从2016年到2019年,国内艺术表演团体年演出场次从230万场增长至296万场,国内观众从11.81亿人次增加至12.3亿人次,其中农村观众超过7亿人次”可概括出:演出市场持续繁荣;

由“文艺创作佳作不断、量质齐升,展现出旺盛的创作活力和强大的创新动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可概括出:佳作不断,量质齐升。

注意字数的限制。

22 .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段内容、概括要点的能力。

首先,文段的第二段,很清楚的揭示了我国文艺创作取得巨大成果的原因“究其原因,是越来越多的文艺工作者将目光投向新时代的火热实践,感受时代风气的变化,触摸时代脉搏的跃动,与时代发展同步伐,承担起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即紧跟时代步伐,记录书写新时代,贴近百姓生活。

然后,根据对偶句的特点进行组织答案。要注意对偶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特点,如上句“感受时代脉搏”,“感受”动词,“时代脉搏”偏正结构,整体属于动宾结构;下句“关注社会话题”,“关注”动词,“社会话题”偏正结构,整体属于动宾结构;这样,上下句就构成了对偶的关系。

注意字数的限制。

23 .【范文】

向网络谣言说不

面对自媒体谣言“迎客松是假树”,黄山景区通过官方微信“中国黄山”正式辟谣:网传“迎客松是塑料树”“迎客松是假树”均为不实信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人们在尽情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也遭遇着越来越多的烦恼:虚假信息泛滥,网络谣言横飞,语言暴力盛行……情绪的宣泄、利益的角逐、别有用心的搅局、无意识的跟风,污染着互联网世界。净化网络环境,已经刻不容缓!

随着5G 时代到来,网络谣言传播会更快,辐射会更广,危害将变本加厉,甚关于5G 本身的谣言漫天飞,从来都没停止过:“迎客松是假树”,5G 将取代wifi ,5G 信号能致癌,5G 普及会导致更多人下岗,5G 网络更易泄漏个人隐私……三人成虎,众口铄金,让人傻傻分不清楚,以至于集体焦虑,人人自危。互联世界如何成为朗朗乾坤?我的答案是:明白是非真假,向网络谣言说不!

在互联时代,面对舆论风暴,我们要以事实为依据,谣言止于智者,终于真相。

谣言之所以成为谣言,就是因为它缺乏事实根据。面对似是而非、捕风捉影的消息,特别是信息源模糊的负面新闻、极端事件,我们一定要多些理性思考,少些情绪发泄,多些较真拷问,少些盲目转发:看到“扎针、食物滴血传播染艾滋病”, 我们不能被“恐艾”情绪绑架,去随波逐流转发文章,甚至歧视和孤立艾滋病患者,而是要了解艾滋病传播常识,考究真伪;面对网络各种公益筹款,我们不能只被同情心左右头脑,盲目捐款救人,可以向医院求证真伪,再多决断……真相是谣言的必杀技,智者是谣言的粉碎机。

在互联时代,针对网毒源头,我们要以法律为武器,向网络谣言开战,绝不心慈手软。

网络谣言,即使极其微小,也会严重污染了网络环境,严重扰乱了公共秩序,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严重损害公共利益或当事人声誉……某种程度上说,造谣如制毒,网络谣言不啻是一种新型社会毒品。因此,每个网民、每个部门都应向网络谣言开战,动用舆论力量、经济手段、法律武器给谣言制造者以坚决打击,严厉惩处:宇宙级网红咪蒙虚假炒作状元郎,封公众号;成都唐姓女主播公然亵渎红领巾,行政拘留;山东男子网络发帖造谣诽谤交警,判刑两年……向网络谣言开战,我们绝不能心慈手软。

新媒漫雌黄,求真靠思量。在互联时代,抵御网络谣言,最关键的是:做好你自己,传播社会正能量。

我们不能为了“骗取”点击量和“关注度”肆意夸大事实,甚至捏造事实;不能见两名女性打架,就胡乱评价成“小三打原配”,看到警民纠纷,就随口说一声“警察在打人”;不能让微博发言成为中伤他人的利器;不能让微信分享成为谣言传播的滥觞;不能让子商务成为假冒伪劣的温床……

“网络谣言”是虚拟世界里罂粟花,一旦沾染,后患无穷。因此,行走在5G网络世界,我们要擦亮双眼,高度警觉,明辩是非真假,向网络谣言说不!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

材料中面对“迎客松是假树”的谣言,一是官方正式出面辟谣,一是用科学破除谣言。迎客松是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象征,是国家名片之一。黄山风景区保护管理部门一直以来对迎客松实行严格、科学的保护,自1980年12月开始实行迎客松专职护理员(俗称“守松人”)制度,至今已经历任十九任。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每年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为迎客松进行1-2次定期“体检”,迎客松目前长势良好,各类监测指标正常。事实证明“迎客松是假树”属于网络谣言。

近年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人们沟通交流、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空间。与此同时,许多无中生有、肆意恶搞的网络谣言亦频频出现,严重污染了网络环境,扰乱了公共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公共利益和当事人的声誉,具有极大的现实危害性。某种程度上说,造谣如制毒,网络谣言不啻是一种新型的社会毒品。目前,中国网民规模已达4.85亿,任何一个微小的谣言,乘以4.85亿网民,都会变成影响全国的大问题。网络空间无论如何开放与自由,始终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并直接影响着现实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行为与现实行为一样,都具有公共性和社会性。因此在网上一言一行都必须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之内,否则,“自由的空间”难免变成“自由的墓地”

网络谣言之所以有市场,是一些人猎奇心理作祟,这些人分不出真假、辨不清是非、弄不懂对错,迷失了自我、迷失了方向。而那些谣言制造者,或是责任缺失,或是见利忘义,或是别有用心,捏造编造虚假的、荒唐的、阴暗的信息,误导人的思维,干扰人的判断,扭曲人的理性。网络谣言像毒品一样毒害人,败坏社会风气,扰乱社会秩序,损害了互联网形象和社会信誉。

“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意思是听到传闻的话如不加辩析,还不如什么话也不要听。面对网络谣言,我们可进一步去思考谣言产生的原因,思考如何做到“向网络谣言说不”。作文任务是学校拟举办“向网络谣言说不”的征文活动,写一篇文章参与活动。

【立意】

1.破除谣言,科学是利器;

2.面对信息,要多做理性思考;

3.做个有独立判断的人;

4.让真相逼走谣言。

【素材】

1.抵制和反击网络谣言,人人有责。广大网民要共同行动起来,打一场反网络谣言的全民战。网络谣言制造者是罪魁祸首,必须予以严惩。严惩,绝不仅是公安部门的事,每个网民都是维护网络世界和平的“干警”,都是反击网络谣言制造者的“卫士”。特别是知情网民,要及时站出来,不做“沉默的羔羊”,敢于对谣言说不,要予以批驳,让谣言止于真相。

2.要扬长鞭,痛打“贩毒者”。网络谣言传播者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基本道德,缺乏做人准则,对连自己都无法证实的东西总去跟帖、转发甚至起哄,甘做网络毒品制造者的“帮凶”。我们要自觉抵制、远离谣言,对一些谣言传播者,要促其反省,不在低级趣味、自我愚弄中荒废人生。

3.要亮明镜,挽救“吸毒者”。轻信网络谣言者最可悲,他们或许因为单纯、幼稚,或许因为缺乏理性、常识,容易轻信。对这些人,要用事实、真相和案例做镜子,帮助其看到事实、看清真相,看到轻信谣言的危害,增强辨别力和免疫力,理性看待事物,不“逐臭”,不“八卦”,更不沉迷于猎色猎奇,做到“心理阳光、眼睛明亮、头脑清醒”。如果每个理性的网民都去积极挽救网络谣言“吸毒者”,多一些规劝、多一些关爱、多一些引导,就能让网络这片天空充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