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之前一篇总结+摘抄性质的东西《读过一些侦探小说,记录一点心得》,我几乎还没写过侦探/推理小说的读书笔记。我很喜欢这类小说,但并不常看。我通常会在觉得不安定、干不了什么事的时候找这类小说看,过程往往让我无法自拔,但看过了也就过了。搬家期间,我又看了阿加莎???·???里斯蒂的小说。

这一次,我看的是《长夜》,我想写点东西。或许只想表明,它们值得认真对待。

翻了好几个筋斗云,依旧在作者的手掌心

首先,我被叙述深深地吸引了。不仅是好奇结局,还在担心。我怕它像《天涯过客》那样匆匆结束,我觉得那篇小说有些失败,作者把格局拉得太,又设计得太简单,以至于凶案在其中显得莫名其妙。《长夜》一共24章的篇幅,到第17章快结束的时候才发生凶案,而且人物关系相对简单,我怕这篇小说平淡无奇地结束。17章到23章,是各种线索和疑问的堆砌,我绕在其中,觉得这儿不对劲那儿不对劲,但毫无头绪。直到迈克给费尔伯特写说要向格丽塔求婚,我都只是觉得震惊而没有怀疑他。忽然,叙述者一下子撕开面罩,说他跟格丽塔一直都是在伪装,我才恍然大悟,连呼不可思议——好好想想,又在情理之中,不是他们又是谁呢?

阿加莎这个故事的布局,绝妙之处在于凶手就是自述者。这种方法在《罗杰疑案》中也运用过,但谢泼德医生是被波洛揭穿后不得已承认罪行的,而《长夜》中的男主人公迈克却是在大功告成后精神崩溃,杀死了自己的同谋兼爱人,在恍惚麻木中写下了整篇自述。他能看见可爱的艾丽仍然站在枞树下,却知道艾丽再也看不见他了。“你们难道不明白,对于一心作恶的灵魂,最完美的爱就是最可怕的折磨,就是最绝望的印记和判决吗?”这句出自《汤姆叔叔的小屋》的话,完美地诠释了他的疯狂。

另一名凶手,格丽塔,并不像迈克那样难以预料,但是,迈克对格丽塔态度的变化成功地引导了读者的看法。开始,我以为这个要强的女人肯定不是好人,她让我想到现实中一些对别人影响太大的女人,让我讨厌又恐惧;后来,迈克对她有所改观,我觉得自己冤枉她了——或许我小心眼了,那种人只是习惯控制或安排,不见得心眼坏啊;最后,迈克告诉我们这一切都是格丽塔的阴谋,是她精心算计并从一开始就计划谋杀艾丽,我又感叹那种女人果真都不是好人!迈克的自述很好地保护了格丽塔,并且还用了欲纵故擒的方式,真的把读者圈在手掌心里。

I want someT.I.g just liK. this

展开全文

看完整篇小说后,我感慨阿加莎的故事太具有教育意义了,我又一次决定要让果果早点看这些书。就这篇小说而言,教育意义不仅在于浅层次的择偶和交友问题,还在于引发对教育的思考。

艾丽为什么能被迈克吸引呢?他们俩有什么共同之处?

艾丽说过一句话:“你和我之间的麻烦,迈克,就是我们没有生活在现实世界里”。是的,这两个人最大的共同点就是试图逃离过去的现实,把他们的幻想打造成人生未来的现实。迈克有要追求的梦想,艾丽有要反抗的生活,吉普赛庄是他们的幻想成为现实的连结点。这座从幻想通往梦想的房子,一开始就与诅咒和阴谋绑定在一起,又由一位因临死而深知邪恶的建筑师设计建造,最终让两人分别坠入各自的深渊——幻想短暂地实现了,梦想永久地破灭了。

为什么这两人这么沉溺于幻想?恐怕得从成长环境中找。

艾丽是美国最富的女孩之一,但她父母早亡,身边没有人真正在乎她,但在交友方面处处限制她,直到她遇到互惠生格丽塔,她觉得那是第一次有人真的喜欢她,于是非常信任和依赖格丽塔。

迈克的童年很悲惨,父亲是个酒鬼,母亲拼命工作让他接受教育。但他并不想像母亲希望的那样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他想要走捷径。他为了要一块手表杀死同学,为了赌赢的钱杀死战友。他的母亲非常了解他的邪恶,肯定怀疑过他的罪行,但是终究什么都没能做。

我发现,他们的成长环境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家人在有的地方做得过多,有的地方做得太少,施加了很大的压力,却没有在心灵上给予疏解和引导。这使得他们都厌烦或恐惧来自家庭的束缚或希望,但他们都不屈服,一旦有能力走自己想走的路,他们便迫不及待、毫无顾忌,并引以为豪,而不管那条路究竟通向哪儿。

写到这里,我明白了艾丽飞蛾扑火式的爱情。我听过一件事,有个妈妈从小不让孩子吃糖,后来孩子在幼儿园里,愿意用很贵的东西跟同学交换一块糖。艾丽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孩子。她不喜欢那个只想一味索取和限制她的家庭,她想远离那群所谓的家人,有一座自己的房子、一个自己爱的人。迈克曾觉得,艾丽有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内心世界,格丽塔并不能控制她,只是为她提供了反抗的方式;在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觉得艾丽知道他的邪恶,但是她不介意。艾丽在生活看上去非常幸福的时候,对迈克说:“你这样看我,就像你爱过我一样……”就像她一开始就知道迈克的阴谋一样,真让人心碎。

就像一首歌里唱的:

I'm not lookiNg for someBody

With some superhuman gifts

Some superhero

Some fairytale bliss

Just something I can turn to

Somebody I can kiss

I want something just like this

I'm not looking for somebody

With some superhuman gifts

Some superhero

Some fairytale bliss

Just something I can turn to

Somebody I can kiss

I want something just like this

即使她知道危险甚至死亡就在身边,她也会依然选择吉普赛庄和迈克,因为那就是她要的something just like this。

艾丽反抗的是富贵却虚伪的家庭,迈克反抗的则是贫穷而自立的母亲。对于艾丽的继母和远亲,我们很容易提出批判,但对于迈克的母亲,我们也许不忍心责备。我越深思越觉得她的可悲。她对儿子太了解了,她肯定看出了迈克那块表的端倪,但她并没有主动去了解。她不是一位大义灭亲的母亲,她虽对儿子充满怀疑和冷漠,但无法像《怪屋》里约瑟芬尼的姨婆一样为了家族的名誉和别人的安慰带着心爱的孩子去死(下一篇读书笔记会提到)。我们难道能对任何一位母亲做出那样的强求?迈克被捕后,“有一天,他们突然带我妈妈来看我。她在门口看着我,目光不再忧虑,更多...是悲伤。她没有多说什么,我也没有。她说的只有一句。‘我努力过了,迈克,我非常努力,不想让你出事,但还是失败了——我老是担心自己会失败。’”我虽然同情她,但我不认为她做过或者有可能去做任何有效的努力。如果她发现那块表之前就意识到迈克的思想有问题,那么可以怪她没有及时引导和纠正。可是一旦她意识到自己的孩子是个杀人犯,并且是在那么年少的时候就能做出残忍冷漠的行为,她作为一位母亲的选择就很少了。我只能叹息命运对这位母亲太狠心。

我从成长环境的角度写了这么多,并不是想把一切都记在环境的头上。我得重申,艾丽和迈克都是在有能力突破和反抗成长环境的时候才误入歧途的。桑托尼临死时对迈克说:你这个该死的笨蛋,为什么不走另一条路?”是的,他们的路终归是他们自己的选择。迈克在他的自白书里写道:“我有选择的机会,每个人都有机会——我却与它擦身而过。”“任何人都无能为力——除了我自己。”

一点疑问

hero歌词翻译,hero 歌词翻译

这篇小说在阿加莎的作品里不出名,可能是因为有些瑕疵。比如之前说过的17章到23章各种线索和疑问的堆砌,是故意为之的误导,不太自然;还有利平科特这个人,他早就知道迈克和格丽塔的关系,却没有任何行为,最后又寄给了迈克那张照片;再有克劳迪娅的死,她是怎么得到胶囊的?不太可能从愚者之地捡到一个胶囊就留着,等着以后骑的时候吃吧?而且,迈克和格丽塔为什么要装不止一粒的毒胶囊?

威廉??·????布莱克

阿加莎特别善于将诗歌、民谣运用到作品里,最经典的当然是《无人生还》(原名《十个小印第安人》)。在《长夜》里,艾丽喜欢唱一首甜美而悲伤的歌,来自威廉??·??布莱克的《天真的预言》。小说里摘选的是这样几句话:

人生有喜悦,也有悲怜。

看透了这一点,才能安然走过世间。

……

hero歌词翻译,hero 歌词翻译

每一个夜晚,每一个清晨,

有人生来就为不幸伤神。

每一个清晨,每一个夜晚,

有人生来就被幸福拥抱。

有人生来就被幸福拥抱,

有人生来就被长夜围绕。

人生有喜悦,也有悲怜。

看透了这一点,才能安然走过世间。

……

每一个夜晚,每一个清晨,

有人生来就为不幸伤神。

每一个清晨,每一个夜晚,

有人生来就被幸福拥抱。

有人生来就被幸福拥抱,

有人生来就被长夜围绕。

我搜了一下,这首Auguries of Innocence很长,很多句子很有名,比如开头四句,很多人翻译,我最喜欢李叔同的: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

君掌盛无边,刹那含永劫。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

君掌盛无边,刹那含永劫。

我不能读懂全篇所以不想写太多。但我真的很喜欢小说中的这段诗,并且阿加莎真的把“长夜”演绎得很好。所以我要记录一下。

再顺便提提威廉·布莱克。

对威廉·布莱克的认识是间断的,还没系统读过相关书籍。知道他一些诗,还有画,包括他的《永恒之神》《牛顿》。看《永恒之神》的时候我以为上帝从手心射出了两道闪电,后来看解说人画的是圆规;于是看《牛顿》的时候,不禁感慨这个人怎么这么爱画圆规。对于《牛顿》,看过一本《你应该读懂的100幅世界名画》,解释这幅画是“受人敬仰的科学家一点也没有沾染世俗的形象,他如同创世之初的上帝一样”充满智慧地探索世界,幸亏我还看过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知道布莱克对这幅画有配诗,说过“愿上帝使我们远离/单一的视角和牛顿的睡眠!”福斯特说:“极少有人会跟布莱克惺惺相惜。看到布莱克描绘的牛顿形象后还力挺牛顿的恐怕更少。”所以,我读书虽然不多,但也骗不了我。

↑《牛顿》

←《永恒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