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想了解咱陕西的民间文化,有一个人能给你讲上三天三夜,他就是被众多媒体称为“陕西非遗百科全书”的王智。不过对于这样的赞誉,他说陕西有六万个村庄,即便是一个人穷其一生也跑不完,十里不同俗,谁敢说自己是百科全书,只不过自己跑的多一点,知道的多一点,记录的多一点,而且非遗中的许多知识是没有书籍史料记载的,自己曾表示希望做一个百科全书式的非遗搜索引擎,却被年轻的一位媒体人起了这么个外号,还就在圈里叫了起来。

现在身为西安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的王智自从28年前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起,便一直跋涉在非遗抢救保护的第一线,十余年走过的村庄有2000多个,调查的艺人有3000人左右,为非遗博物馆积攒了2万余件藏品,写口述抢救资料300万字,在电视广播、在中小学直到幼儿园举办讲座400多场,积累的口述史资料不计其数。

王智在西安非遗圈内十分出名,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非遗“痴”,但多年坚持也并非易事。王智说自己一开始的时候,也难以坚定做非遗的决心。

王智说自己一开始在群艺馆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时候,谈不上热爱。王智说,“起初觉得,群众文化里有很多‘吹拉弹唱、歌舞升平’的东西,我们这一代人骨子里的理想和所受的教育总是有种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神圣感,后来,终于有一天,国家设立了文化遗产日,非遗立了法,非遗被认为是保卫国家文化安全的一部分,是关乎中华民族文明延续和子孙后代DNA的大事,是一种文化的自觉自与神圣感,还有传承人们的期望与信任,这些让他就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条路。”

展开全文

对于目前在非遗工作中所记录的文化样态,王智借用台湾《汉声》杂志著名文化人黄永松的说法,“文化的范畴太大了,我只选择东方中华民族的而非西方的;只选择传统的而非现代的;只选择百姓的民间的而非帝王将相文人雅士的;只选择活态的文化而非死去的文化去做”,在黄永松的四原则基础上,王智又加上一条,只选择陕西的而非全国的,要把陕西这片土地上的民间文化吃透搞懂。

演员王智个人资料,演员 王智

// 我是非遗的抢救者、

记录者 、挖掘者和宣传者//

演员王智个人资料,演员 王智

王智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的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他给自己的定位是非遗的抢救者、挖掘者和宣传者,并且在文化的挖掘和发现中不断学习。

十三年前,接触并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王智,成为同事眼中的“怪人”。他把艺人的草鞋、废旧工具、原材料等收集到群艺馆,有人劝他把这些“破烂儿”扔掉。饱受争议的王智,在一次青年才艺大赛上,把“破烂儿”搬上舞台,他点起一盏老油灯,盘腿坐在舞台上操作纺车,一边纺线一边演讲,从男耕女织谈到传统文化,最后举起油灯:“愿中国传统文化的点滴光芒照亮每个人的心田。”

作为多年奔走在非遗保护第一线的工作者,王智对于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有着自己的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核心是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于文物,它的传承往往是动态的、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现在有许多非遗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局面,老一辈传承人已是耄耋之年,作为非遗文化的抢救者,王智说自己有着很强的紧迫感,“我调查过得艺人去世的有几十位,送了十多个花圈了,有些老人是看着看着就没了。非遗工作是无穷无尽的,是有开始没有结束的工作。”

//带着礼模篮子、鐝头讲非遗//

王智常常应邀去大中小学讲座,他说,从幼儿园的孩子到大学里的研究生,都能够听懂他的讲座,这是因为他常常会带着半车非遗实物去讲一节课,可触摸、可体验。王智说,他从做非遗开始就和别人有着不同的思路,自己是研究非遗的人中,为数不多醉心收集实物的,他在采集的时候不仅仅录音,照相、摄像、实物一个也不落。

曾经有人在国家图书馆的讲座现场,见王智提着礼模篮子、带着各种实物,就疑惑的问他“谈论非遗不是讲精神文明、精神文化的事儿吗,你怎么带着这么多物件儿来讲课?”王智总说,“我怕不带这些东西,讲不清古人的智慧。”

他认为,“古代人类的智慧就是在一件件具体的器物上体现出来的,不能空讲,一定要让听众伸手可触及、可感知,只有体验让能人们对民间文化有所认识,只有体验才能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有所认知。”物质类文化遗产是以物化的固态的方式来展现其历史认识价值,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通过活态传承的方式来实现其历史认识价值和意义。

王智说,“中国古代用最简单的工具,创造出最伟大的文明。”王智希望通过他的讲座让人们触摸文化的根脉。在采访过程中,王智就从篮子里拿出一个碗,他说这个看起普通的碗,体现着民间的草编技艺和漆器技艺。陕南山区的手工艺人没有耀州窑的烧瓷器、烧陶器的便利条件,就用当地漫山遍野的龙须草编成碗的形状,再涂上生漆,生漆是纯天然的,具有耐腐、耐磨、耐热、隔水和绝缘性好的特点,使用时不怕摔又不烫手。为了搞清楚这小小一个碗的工艺,王智甚至调查了草在什么季节、气候下采摘取材,草编需要进行怎样的加工处理,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生活用品。

王智还列举了古代的杆秤,杆秤由带有秤星的秤杆、金属秤锤、提纽等组成,戥子则是专门用来称金银珠宝及贵重中药材的。他说杆秤上一共有16颗星,在中国古代叫北斗七星,南斗六星,福禄寿三星。在使用杆秤的过程中包含了一种人们的信仰习俗和禁忌:如果商贩缺斤少两,就意味着会短福短寿,这正是传统文化蕴含的魅力和人文精神所在。现代电子秤虽然精准,但是恰恰少了挑起杆秤,那种高高的约束力和人情味。

// 大家愿意听非遗,我就愿意讲//

2016年春节,王智应邀担任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和元宵节晚会西安分会场民俗顾问;2016年中秋,王智又担任中秋晚会的民俗顾问,并与文化学者肖云儒一起担任直播间访谈嘉宾。除了在媒体上为陕西民间文化发声,王智也常年走进高校为学生们办讲座、搞交流。王智说他是不遗余力宣传非遗的事儿,“我非常愿意为了非遗接受媒体的采访、去高校搞讲座,只要大家爱听,我就愿意讲。”

十三年来,4部摄像机、6部照相机、5台电脑、11支录音笔,还有18个移动硬盘、几十万张珍贵的图片,成为王智坚守非遗保护的见证。他每年大约有100天进行田野调查,走过近3000个村庄,走访过4000多名艺人,为非遗博物馆积攒了2万余件藏品。

经过王智努力挖掘、推荐、申报成功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非遗项目有200多个,一些民间艺人的生活轨迹、一些传统民俗的命运因此而改变。

往期精选

欢迎通过

新浪微博 | 今日头条 | 搜狐自媒体

腾讯企鹅媒体 | 号外号

订阅和关注“陕西1频道”

打造最接地气的1频道传播平台

微信 / SXB.-1

联系&投稿 / 1196588071@qq.com

1频道电视广告合作 / 029—85339368

新媒体商业合作 / 13909277479(李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