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歌曲回眸——

《黄土高坡》吼出“西北风”潮流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上世纪的1987年到1988年,一场名为“西北风”的音乐风暴横扫内地流行歌坛。

歌星胡月个人资料,歌手胡月个人资料

“西北风”的发端是由《天游》开始的。这类歌曲把具有中国北方民歌特色的曲调融入摇滚性音乐的整体构思中,以民族传统音乐的神韵为流行歌曲注入新的活力。“西北风”这一称谓来自歌曲《黄土高坡》中的歌词“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而《黄土高坡》作为“西北风”的一首代表性作品,一直受到听众的喜爱而广泛流传。

转眼间,20多年过去了,《黄土高坡》的歌声却不曾让大家淡忘。只是,今天的我们在不断创新的流行音乐影响下,已经不会撕破嗓子在街头吼,但是,在唱K.时候,吼吼那很西北味道的歌曲,却不失为一种对于“黄土高坡”年代的真情怀念。

展开全文

01

陈哲爆发“黄土味道”

“西北风”元素破茧而出

中国内地流行乐坛经历了太多的风潮,许多甚至来不及记忆便被匆匆吹去了。当我们再次回顾1987年到1988年两年间的那次“西北风”音乐潮流,别有一番滋味。

提起词作家陈哲,也许熟悉的人不多。但说起由他创作的《让世界充满爱》《血染的风采》《黄土高坡》《同一首歌》等歌词,知道的人就多了。

谈到《黄土高坡》的创作背景,2009年“全国流行歌曲创作大赛”上陈哲曾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歌选》记者说:“1986年10月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骆汉城的邀请,到了山西、陕西交界的一处地方,拍摄关于当年插队知青的一个纪录片。那里光秃秃的一片,没有草,大地龟裂成网状的缝隙,张着一道道口子。这里的人没看过电视,整个氛围是一种沉闷和宁静,我当时能感受到很强烈的冲击。” “贫困”是黄土地上恶劣的生存环境,给陈哲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从陕西回到北京之后,陈哲虽然一直沉浸在创作的氛围中,但是迟迟没有落笔。直到11月份的一天,他到传达室取邮件,突然一阵大风,“呜呜”地在楼与楼之间响着,“我家住在黄土高坡”这句词就在脑中闪现了,他立刻跑回宿舍,几分钟就完成了创作。之前在黄土高原上孕育了那么久的感受,终于被这阵大风引了出来。

接着,陈哲给这首带有“黄土味道”歌取名为《我的歌》,创作日期:1986年11月。

搜索陈哲的个人档案资料获悉,陈哲原是首都钢铁公司第五电工队的电工。在首钢工作的15年时间里,陈哲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拉琴、画画以及诗歌创作上。1986年2月,陈哲向厂人事部门提出了一个特别的要求:他要辞职。

陈哲最终离开了首都钢铁公司,社会给了他寻找答案的空间和机会。这种探寻,让他先是从一个工人变成了一个知名度很高歌词作者。

1986年是“世界和平年”。这一年,中国录音录像出版总社策划为“世界和平年”组织一场“百名歌星演唱会”,辞职后的陈哲加入了歌曲创作的队伍,创作了主题曲——《让世界充满爱》。

陈哲说:“当时我已经觉得需要一些乡土的、民间的声音,但那时没有主动地朝着创作‘西北风’这个方向走,只是由于我刚好有一些这方面的积累,再加上受了一些外力的推动,形成了这样的‘西北风’元素,结果受到追捧。” 

《黄土高坡》传播20多年后的2008年10月,中国音乐家协会在深圳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表彰“改革开放”30年来30首最有影响力的歌曲。陈哲的《让世界充满爱》《黄土高坡》《同一首歌》入选。

02

苏越被“虚荣风”刮得一败涂地

为自己铸就“十五年囚歌”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这首流行于1988年的《黄土高坡》,裹挟着陕北地区的苍与豪迈,呼啸而来,为火红的80年代,留下了珍贵如金的印痕。

然而,2011年11月10上午,知名作曲家苏越被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一审以合同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这个曾在歌坛上掀起“西北风”的资深音乐人,最终因诈骗5700余万锒铛入狱。

2012年10月12日,苏越涉嫌巨额合同诈骗案上诉后经北京市二中院重审后被改判为有期徒刑15年,罚金3万元。2011年北京市二中院曾判处苏越无期徒刑,没收个人全部财产,重审改判为罚金3万元;原审判决认定苏越给被害人造成的一笔经济损失860万不予认定。

苏越,1955年生于北京,是国内资深作曲家、音乐制作人。《黄土高坡》《热血颂》《月满西楼》《姐妹弟兄》等都是其作品。他还为电视剧《永不放弃》《结婚十年》等的主题歌作曲。苏越同时为中国歌坛培养了黄格选、朱桦、戴娆、李慧珍、白雪等大批歌手,有“乐坛伯乐”之称。

一审判决后,面对记者,穿着号服、戴着手铐的苏越自嘲道:“一辈子接受了无数次采访,这么接受采访还是第一次。”

据查阅资料所知,陈哲不仅和苏越合作了《黄土高坡》,也是《血染的风采》《热血颂》的词作者。苏越给《黄土高坡》谱曲的时候,有人已经写好了一个版本了。“我就觉得,这个歌词还不错,反正大家谁写的好算谁的。这种情况下,我把这歌词又从陈哲手里要过来,要过来以后改了改,改完了以后自己又写了这么一版,就是现在的这个《黄土高坡》。”苏越入狱前曾经多次回忆《黄土高坡》的创作经过。

苏越的犯罪也引起了音乐界的热议。中国音乐家协会流行音乐学会秘书长金兆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苏越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到今天依然“非常值钱”,他的音乐才华与他犯下的罪是两码事;音乐家王黎光说,苏越所犯的错不会影响他在音乐方面的成就;作曲家姚峰也曾说,苏越也许有他不为人知的难处,但无论如何,犯罪就要接受法律制裁。不过,人和歌要分开,他为中国写了那么多好歌,为中国乐坛作过很大的贡献,这一点是不可抹杀的。

毋庸置疑,当年一曲《黄土高坡》曾掀开内地流行音乐“西北风”的序幕;《血染的风采》唱出炎黄子孙的爱国豪情。如今,苏越从享有盛誉的音乐家沦落为阶下囚,令人唏嘘。

03

安雯是《黄土高坡》最早的演唱者

胡月从录音棚要来《黄土高坡》

上世纪80年代,因为演唱《黄土高坡》《走西口》《我热恋的故乡》等歌曲,胡月成为中国流行歌坛兴起的原创风格的“西北风”的代表人物。但大家也许有所不知,歌曲《黄土高坡》是胡月在录音棚偶然撞见要来的,而且这首歌最早的演唱者是曲作者苏越的妻子安雯。

“《黄土高坡》最早的名字叫《我的歌》,我写了很久没有感觉。后来最早在公开场合演唱的不是别人,正是我的夫人安雯。”苏越在入狱时曾对媒体说,“这首歌能够面世也要感谢她,因为是她从我的一堆废弃乐谱中找出了这首歌曲,同时帮助我找到灵感,并且最终完成的。如果不是她‘识货’,就没有后来大家听到的《黄土高坡》,那首名叫《我的歌》的乐谱也就尘封在我的记忆中了。”

歌星胡月个人资料,歌手胡月个人资料

当年是安雯随着电视剧《红楼梦》剧组到西北演出时首先演唱这首歌,这也是《黄土高坡》带出‘西北风’潮流的原因。1988年青歌赛决赛时,有6人选唱了《黄土高坡》,《黄土高坡》母带复制一次收费1000元,卖给香港的版权费是28美元,香港版权机构靠此歌获得的收入超过500万港元。苏越说:“那时音乐人远没现在有钱,比如创作《血染的风采》,我只卖了36元,《黄土高坡》好些,卖了76元。”

把日历翻到1987年5月。有一天,歌手胡月在录音棚里见到了苏越和安雯夫妇。当时正在录制《黄土高坡》,安雯来唱。胡月一听就特别喜欢,聊天中得知苏越和安雯录完这首歌后就要去日本留学,她当即就跟苏越表示,希望有她在国内演唱这首歌,“于是他们就把歌谱和伴奏都给了我,我录了带子,后来还多次用这首歌参赛获奖,一切都顺其自然。”

在笔者电话联系到中国煤矿文工团声乐演员胡月的时候,她兴奋地说,她已经重新制作了《黄土高坡》光盘,“我认为好歌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这么多年来,只要我站在舞台上,台下常有观众大声地喊着‘黄土高坡’。再次制作歌片《黄土高坡》,一是送给多年来支持我的观众和朋友,二是借助数字电子爵士摇滚等全新的音乐元素和有力度、有深度的演唱,让80、90后的朋友也喜欢吧。”

在1988年中央电视台第三届青歌赛决赛上,《黄土高坡》创造了一个几乎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迹——杭天琪、胡月、安冬、范琳琳、田震和赵欣觎,得奖的6个歌手全部演唱了《黄土高坡》这首歌。

1988年8月,时任《人民音乐》编辑的金兆钧,在《人民日报》上刊登了题为《风从何处来———歌坛西北风述评》的文章。“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源于歌词、起初仅在圈内传播的“西北风”概念,就此被公然叫响。

04

杭天琪吼出来《黄土高坡》

让“西北风”彻底刮了起来

《黄土高坡》是杭天琪的成名曲。

说起杭天琪唱红这首歌还有着一段故事呢,1988年,胡月带着《黄土高坡》和《热恋的故乡》这两首歌报名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三届青歌赛。决赛时,评委建议她让出《黄土高坡》,改唱已被淘汰的某选手所唱的曲目《玛露情歌》。

“评委们觉得《玛露情歌》太好听了,淘汰掉很可惜,就让我上决赛唱。选择我是因为那时我已经出了十几张专辑,他们觉得我能胜任。”胡月在电话里对《广播歌选》的记者说。

当时还默默无闻的歌手杭天琪对胡月说,“你要不唱《黄土高坡》,那我可就唱了。”结果,杭天琪凭借《黄土高坡》获得业余组通俗唱法第二名,至此成为“西北风”代表歌手之一。压力过大的胡月则以0.001分之差位居第三,在现场失声痛哭。

夹杂着狂野、奔放、浑厚,且充满黄土地味道的西北风在第三届青歌赛上风靡一时。杭天琪所演唱的《黄土高坡》成为“西北风”普及的一个契机。伴随着《黄土高坡》的走红,《篱笆墙的影子》《我热恋的故乡》等歌曲遍地开花。杭天琪通过青歌赛让“西北风”彻底刮了起来。创作得到反馈,内地的音乐创作者也一拥而上,陆续创作了许多带有西北腔调的歌曲。《黄土高坡》捧红了杭天琪,以至于后来很多人都误以为杭天琪是《黄土高坡》的原唱者。田震也曾翻唱过《黄土高坡》,后来红透了半边天。

杭天琪1966年1月27日出生在上海,父亲是扬州人,母亲是上海人,后成长在北京。1988年在第三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以一曲《黄土高坡》成名,同年进入空政歌舞团成为一名专业的歌唱演员。其成名作《黄土高坡》代表了中国新一代流行音乐的声音,在歌坛刮起了一阵强劲的西北风,长达10年之久。

杭天琪在回忆录里解释道:“当年唱《黄土高坡》的时候就一个字‘拼’!因为只有那样,才能把那种黄沙漫漫的感觉表现出来。但经过了这么多年,我个人在变,观众也在变,歌也就必须要变,要不然就不是什么流行歌曲了,要么你领着它走,要么你跟着它走。”在杭天琪新出的专辑《水与火的缠绵》中,很多她自己的老歌都被她重新翻唱。她并不认为这是在否定自己,而是“那个年代已经过去,西北风要刮就要刮新风。至于这新风能不能被认可,那由观众说了算。”

与歌坛狂吹“西北风”同时期,影坛相继有陈凯歌的《黄土地》、吴天明的《老井》和张艺谋的《红高粱》诞生;文坛上一股“寻根热”又催生了贾平凹莫言等作家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关注民族文化精神。几种艺术门类互动互进、相互激发。

“西北风”在中国流行音乐发展进程中是个很大的突破,可惜的是,此“风”劲吹两年之后,就因一成不变的风格逐渐退出了舞台。它的最后代表作是广东音乐人创作的《山沟沟》,由那英演唱。“西北风”持续时间虽短,但却为以后的内地原创音乐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多年前,一场名为“西北风”的音乐风暴横扫大半个中国,这也标志着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第一次原创高潮的形成。

(选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报》周五版 2012年2月24日第6期赵乐撰稿)

news